再生棉纱:“鱼”和“熊掌”兼得
2011-6-7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再生棉纱 产业链
产业链已经成型
据了解,全国各地服装产业集群是再生棉纱的主要原料基地,再生棉纱基本上是由棉针织服装的边角料加工制成,化纤再生纱基本上是以涤纶服装或制品的边角料加工而成。再生棉纱的加工生产几乎全部采用转杯纺纱,这主要是由于原料经过开松后,纤维长度缩短、强力下降,不适合环锭纺纱流程,而转杯纺工序短、产量高,非常适合再生棉纱的生产。
目前再生棉纱的生产、销售及使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小型产业链。棉型再生纱用途中,1/3用于生产牛仔布,1/3用于生产窗帘和沙发面料,其余用于生产劳动手套和拖布。化纤再生纱多用于生产装饰布、手套、拖布和填充物等。
近年来,再生棉纱纺织业快速发展,在浙江省温州等地已形成相关的再生棉纱生产集聚地。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有关调查显示,在温州苍南县宜山镇,以转杯纺纱工艺加工再生棉纱的规模以上企业约40家,全镇有6万余人从事再生棉纱的生产及流通,年产约80万吨纱线。再生棉纱纺织业已是当地不可忽视的行业之一。
扩大发展还需提升形象
一家再生棉纱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再生棉纱生产实现了纺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但目前消费者对其认识还不够。在国外,再生纺织品往往售价比普通纺织品高出10%~20%,而在国内却难以摆脱低档廉价的形象。“黑心棉”等事件还使许多人对再生纺织品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再生棉纱的主要原料是生产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碎布料,这些材料都是新的,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二手服装、旧衣服不是一个概念。
业内专家认为,再生纱产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偏见与歧视,既有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观念难以转变等问题,也有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等因素。
据了解,由于投资小,进入门槛低,一些地方再生棉纱生产企业无序发展的问题突出。有的小企业基本是家庭作坊,既没有标准厂房也没有仓库,边角料堆放混乱,生产中产生粉尘污染环境,还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另外,再生棉纱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在业内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据介绍,在宜山镇,全镇有85%以上的人口从事与再生棉纱有关的各道加工生产,但一直以来没有出现大型龙头企业。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当地土地资源制约,企业无法在本地延伸再生棉纱产业链,无法扩大再生产,成品纱只好卖到广东等地的牛仔布织布厂家,企业做大做强难度很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再生纺织业这一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提高纺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具有积极意义。加快再生棉纺织业转型升级,关键是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