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棉价一路走高,纱价大涨,纺织行业利润率达到数年来的新高,“靠天吃饭”的好日子达到了顶点。但随着今年棉价的大幅回落,很多纺织企业撑不住了。据了解,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使得大约30%-40%的中小纺织企业关门。而当国内不少棉纺织企业举步维艰时,山东陵县的部分纺织企业,却凭借新型纤维在纺织产业中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寒冬中“一抹亮色”
17日,在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一派忙碌的景象。“我们每天的订单都安排得满满的。”公司总经理罗东义说。
年初以来,棉价一路下跌,棉纱无人问津,众多纺织企业库存不断增加,遭遇到了历史上少见的“寒冬”。尤其是众多中小纺织企业,部分已经处于停产、限产状态。
“我们今年的效益基本没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一季度效益甚至比去年同期都好很多。”盛泽特色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元德告诉记者,现在,盛泽的库存只有300多吨,“相当于我们半个月产量,处于正常水平。”
不仅是恒丰、盛泽,在陵县,富华、宝鼎等一批纺织企业,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效益却稳中有升,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据该县县委书记李世民介绍,陵县现有新型纤维纺织企业30余家,生产能力120万锭,产能占全国同行业的30%,新型纤维纺织品种更是达到了3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涵盖了市场上90%以上的品种。靠着多品种、差异化、新型化的产品结构,陵县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得以在今年的纺织业困局中独善其身。
“主食”变“辅食”
棉价的过山车行情是造成这一轮纺织业发展困局的罪魁祸首。“去年,传统棉纺企业大赚了一笔,但他们挣的都是棉花钱。”在顾元德看来,去年下半年棉花经历的那一轮价格疯涨的过程,让很多棉纺企业失去了理智,“买车棉花倒手就赚钱,根本不考虑如何开发新产品、如何提升管理水平。”
“传统棉纺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非常低,只有4-5%左右。很多管理粗放的中小纺织企业,更是低到1%左右。”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销售处处长周全宝称,数量众多的中小棉纺企业,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雷同,生产的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大路货,根本谈不上什么市场竞争力。整个产业一调整,棉纱价格一路下跌,棉纺企业就难免要为高棉价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