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风波后,很多市民担忧塑料瓶装饮料的安全性。昨天,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量非常少,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厉曙光的研究涉及49种饮料,包含茶饮料20种、果汁饮料21种、咖啡乳类饮料8种。检测显示,其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检出率为98%,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检出率为100%,不过含量都低于国家允许的迁移标准。饮料中合计DBP的含量为0.037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0.3mg/l);合计DEHP含量为0.078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1.5mg/l)。
DBP和DEHP是塑料袋及塑料制品中含有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成分,加入这种化学成分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厉曙光教授对塑化剂的研究长达16年,他解释说把热包子、馒头、玉米棒、点心装入塑料袋中或者擦香水、涂抹指甲油、用头发定型水,都有可能与塑化剂“碰面”,甚至空气中、水体中也有极微量的塑化剂。生“活中每天会遇到塑化剂,避免不了。”不过他同时指出,台湾塑化剂事件是人为直接添加,剂量比较高,毒性大。而他所研究的主要是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迁移量,从目前来看,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的量非常少,由于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不足以带来危害。
另据厉曙光介绍,塑化剂目前约有2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3种,为DEHP、DVP和DOP。台湾此次发现的是DEHP,最常用,占全球塑料塑化剂消费量的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