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式的,而中国的发展不同,是飞跃式的,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跃而搞计划经济,再快速转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西方300年的经济发展经历了重商、自由竞争、国家干预和完善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四个阶段,而中国近 3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同时经历着这四个阶段。因此,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过的各种经济学说在中国各行各业充斥,似乎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现在中国的各行业及企业并不是在追求满意,而是在为争取生存而强调合适。
一、供求:走向成熟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各主要产品的产销规模虽仍有所扩大,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场及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卖方市场彻底的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增长速度放慢、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利润下降等这些行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化的主要特征在三五年前均已出现。
行业之所以表现为成熟,既是消费者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的催生结果。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供求平衡必然要被打破,而传统产品的增长必将受到限制。
从供给的角度看,技术基本趋于成熟,属于典型的来料加工性质。技术的易于获得性和原料及设备的丰富资源,使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和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的刺激下,大量资金涌入行业,行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品价格与消费能力的交集逐渐达到最大值,基本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基本需求的迫切要求,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增长。整个90年代是行业“爆炸式”增长的年代,使得城市市场及早的完成了民用涂料产品的需求普及。
从需求的角度看,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市场的基本格局,由于城乡消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农村市场需求的实现有一定的滞后性,也使民用涂料的消费呈“二元化“分化,以更新换代为主题的城市市场和以普及为主旋律的农村市场,将在近一时期构成中国民用涂料消费的“二元化”格局。农村涂料市场的潜在需求量很高,但是由于这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因此预计在短期内尚难以形成规模市场。此外,即使农村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但这一市场的地理特征和产品定位决定了其较低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因此这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从农村市场获取理想的高额利润。
二、竞争:结构优化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要获取有限的资源、市场、机会,就得参与竞争,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竞争过程就是行业优化的选择过程。经济学的按劳分配的“劳”,不是你实际付出劳动消耗的“劳”,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之“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不是按照每个人生理意义上的付出进行分配,而是按你付出劳动的承认程度进行分配,你不会干、蛮干,即使你“出大力流大汗”了,付出的劳动,可能是无效劳动,你的产品很难卖出去,你的品牌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
回顾行业发展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以及自主研发与不断降低成本,其间的融合和竞争才创造出今天繁荣的民用涂料行业。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交易过程中,把一切条件换算成为单一的货币单位,尽管行业初期这种“拿钱说话”、“拿价格说话”的尺度,在今天看来有些“局限”,但它致使行业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不断生产出更多品质上乘、价格又相应合理的产品,对行业发展来说是积极的。
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发展,结构问题开始逐渐隐现。何为结构?指一种东西由哪些部分组成,这组成部分之间是个什么样的比例关系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相互影响。平时我们开玩笑所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个道理在经济学上叫做“合理的要素组合”,它是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效益”,具体表现为组织结构、人力结构、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客户结构、企业运营结构及行业整体竞争结构等。
在结构的运用上,不仅有“系统化”,还有“最优化”原则。比如说对产品进行适度“优化”,一是因为可能某些产品的发展是缺乏竞争力或不符合需求趋势的;二是可能某些产品的某些质量是过剩的,而没有一种质量是不需要成本的。这就是说我们要对产品进行评价,把过剩的部分或多余的功能去掉。所谓上述“优化”,其实就是依据“需求”把过剩的或不关键的部分给去掉,免去消费者为这个“并不需要”的部分去支付费用。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尽量避免无效劳动及资源浪费;二是企业的竞争力也不会因为过剩的质量而导致价格偏高。坦率地说,行业在产品及品牌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就有过多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的“无效劳动”,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同质化”。
从行业整体的竞争结构上来看,虽然格局已经很明朗,但行业发展尚未进入垄断阶段,大家都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结构优化来构建或强化核心优势。
三、边际:逐步放缓
某作家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小伙子吃馒头,吃到第五个时,说吃饱了。还说如果一开始就吃这第五个,就不必吃前四个了。这位作家可能有所不知,在经济学中这第五个馒头就是“边际馒头”,如果他懂得边际分析,他就能很好地解释那位小伙子的“可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所有事物都互相依赖、受限于其他事物,不是“非此即彼”。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20年来的增长方式,当然有很大程度是依靠技术进步,但是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依靠大量廉价资源的投入。现在劳动力资源价格在上升,低的资源价格也在上升。劳动生产力边际效益曲线开始呈现减速,人均产能并没有明显上升。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渠道推动一直都是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利器。然而,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行业主要企业都已经初步完成了渠道布局,依靠渠道的扩张来实现快速增长已经进入瓶颈。而作为企业主要业务拓展主体的营销队伍及体系的发展也已经进入瓶颈期,这也导致主要企业的渠道体系长年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水平。
另外,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没有资本和劳动的增加,制度的改进也会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因为合理的制度能促进分工与合作,能够提供一种激励。然而,对于已经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的民用涂料行业来说,制度建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综合以上因素,在整体市场环境没有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行业的边际产能自然会出现递减的现象。
四、转型:顺应趋势
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往往是热起来很快,冷起来速度也很快;过热之前往往伴随资源的争夺和价格的显著上涨压力;在迅速冷下来的时期,往往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遭受的冲击大。当前中国企业结构及对应的利润贡献也呈现非常显著的特征,一是上游的企业(往往处于垄断地位)集中了相当大比例的盈利,二是中下游的企业则面临十分激烈的、同质化的竞争。对应民用涂料行业来说,上述特征都体现得较为明显,这逼迫行业不得不作出调整改进,不得不转变发展模式。
从外部环境上讲,即使没有前几年的金融危机,过去不计环境与能源代价的粗放生产方式以及主要依靠投资增长的模式,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而从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入成熟阶段预示着市场逐渐趋向饱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与盈利水平下降等将成为一种经济常态,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行业盈利会进入一个进一步的恶化期。因此,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必须要顺应这一新形势和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转变增长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改变投资方向,提升科技对生产经营的贡献率。但转型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因为这意味着一大批低附加值企业退出市场——这个过程可能只是产业升级的第一阶段,只是腾出了一部分资源;第二阶段往往需要进行行业及产业整合,以改进现金流与提高管理水平;第三阶段是整合之后,自身定价能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等。
客观来说,民用涂料行业经历了一个浮躁的中长期扩张,加之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绝大部分的企业没有面临过转型的压力,在这方面缺乏应对的经验。因此在这一轮从依靠资源投入转向技术进步的转型过程中,自然需要行业企业的不断试错——犹如汽车转弯时须减速,如同转换一个新的发动机需要磨合。也正是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有优秀的企业涌现出来——正如森林大火之后,肥沃的土地更容易长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