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人物访谈 >> 正文
黄少东:涂料行业满城尽带山寨甲
2011-4-26 来源:中国涂料在线
关键词:涂料 品牌营销 黄少东 山寨
    山寨一词从2008年忽然走红,便代替了模仿及抄袭,成为本土涂料营销的主旋律。今日之天下,山寨精神在行业里可谓是无孔不入,这深刻而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传统江湖文化和当代盗商文化的结合,是对原创意识的最佳嘲讽。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涂料企业由于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
    产品研发能力属于基础性的核心能力。没有产品基础的品牌营销,是缘木求鱼,迟早要暴露言过其实甚至是名不符其实的真相。从产品研发创新上来看,偌大一个行业,却几乎找不到一个亮点,到处都是同质化导致的片片红海,不要说激进创新,就连渐近式创新的例子也不容易找到。而品牌营销能力是构建在产品研发能力之上的、相比产品研发能力更为高级的核心能力,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品质、品味、品格。首先是可靠的性能和质量,然后是设计和工艺,最后是代表着商业精神或客户价值的永不逾越的经营思想。然而在中国,品牌营销却成为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不理性的山寨思考方式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及客户的各式各样的“营销创新”。
    外向型企业因为两头(研发和营销)在外,习惯了用手脚而不是头脑挣钱,如果他们一时转不过来,倒也可以理解。难过的是,面向内销的本土涂料行业,似乎也同样失去了脚踏实地——从客户从市场出发的思考能力。盗版变得理直气壮,原创蜕变为山寨,风气之盛,连领袖企业也无法避免。我一直以来对此现象很是纳闷,直到最近偶尔粗枝大叶般翻了翻几本有关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才似乎了解到此现象之所以产生的本质——中国目前还属于所谓要素驱动的阶段,不仅不是创新驱动阶段的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属于该阶段),连效率驱动阶段的国家(大多数拉美及中东国家都属于该阶段)也还算不上。
    中国的这种发展阶段解释了行业所一直困惑的与创新有关的问题。似乎在中国做生意,还是不要去搞什么创新更保险一些,什么东西在成熟行业或国外特别受欢迎,在中国一般也会特别受欢迎。全国化进而全球化大潮之下,行业多少企业及有识之人丧失自我、身份及自信,多少有识之士为成为易容及造假高手而暗自窃喜。我们本土涂企经常是处在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和做什么都搞不清楚的前提下,不照搬不模仿不山寨怎么办?又何德何能去谈得上什么创新呢?行业里不少人常说“活着就是硬道理”这个看似有理的道理,而在我看来,行业绝大部分的企业真是已经进入了“因为山寨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境界——不死掉就算好的了——有些人活着,但他其实已经死了。
    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欣赏的简单增长追逐式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一个沉痛代价。更近一步,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暂时把方向搁置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在面临与对手巨大差距时的一种不得已?
    达到任何目标,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是如此使之最小化,并避免不必要的代价。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停下来想一想这些我们早就应该想清楚的问题:到底要去哪里和能去哪里,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达到目标,是否有多种途径;怎样选择一条代价最小的途径,如何避免走回头路等。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