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一边哭穷一边大赚 国企利润看不懂
2011-5-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国企利润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谜团1 赚还是赔

  赚了!赚了!面对去年全国国企19870.6亿元的利润,面对上市公司利润排行榜近几年始终不怎么变化的座次,谁敢说国企没赚钱?
  不过,要说清这个问题,不仅要看去年的数据,还要看看历史数据。
  从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至200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明确显示为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三项费用、填补企业亏损补贴的合计就高达1万亿元。其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共计核销损失近两万亿元。国有亏损企业共亏损1万多亿元,如果再加上企业改制造成的国家隐形损耗,8年间,国家在国企身上砸下的钱接近5万亿元。实际上,国有企业在那8年间的赢利也只有近5万亿元,两相冲抵,最多算是基本打平。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明华等学者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则指出,2001年至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48万亿,但同期少缴纳的利息、地租、资源租以及获得财政补贴共计 6.476691亿元。排除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看来不公平的补贴和优惠措施,国企2001年至2008年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
  近几年来,国家在国企上的前期投入逐渐看到成效,然而,国企是否继续享受国家补贴仍然是个谜。除了明眼人偶尔能从财报上窥得中石油、中石化获得国家油价倒挂补贴外,大部分公众对国家财政是否给了某些国企补贴,因何而贴,补贴了多少资金,一概云里雾里,这也导致公众对国企赚钱与否始终存疑。如果国企继续享受低利息、地租和资源费用,同时又继续享受不明确公布的补贴和优惠,国企是否赚钱,始终只是难以破解的谜。(记者 刘洋)

  谜团2 利怎么分

  无论国企是否是通过“作弊”的手段取得了好成绩,最后的成绩单总是亮眼的。那么,国企的利润又是如何分配的,尤其是一些以垄断手段获得利润的企业,是否实践了垄断国企应该做到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2008年和2009年为例,国企上缴给国家的税收利润分别为547.8亿元和873.6亿元,与上述两个年份国企总体的利润相比,国企的税后上缴利润率在5%至10%之间。这个比例算不算高?可以从横向和纵向分别来进行比较。
  从横向看,根据国际惯例,一般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的30%到40%,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盈利好的企业甚至向国家缴纳税后利润的70%至80%。显然,中国国企的税后利润上缴得并不多。
  从纵向看,以央企为例,2011年起,中央对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进行了调整,从5%至10%调高为 10%至15%。从本次调整不难看出,当前,央企有能力上缴更多利润。而且,对于此次上调,外界普遍的反应是,上调幅度可以更大些。
  实际上,央企上交的5%至10%利润大部分也回到了这些企业的口袋里。
  日前公布的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显示,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共安排了858.56亿元。其中,45亿元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40亿元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支持社保等民生事业发展,50亿元用于补充社保基金,其余723.56亿元则以中央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支出、中央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出、中央企业重大节能减排项目支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支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支出、中央企业改革脱困补助支出、中央企业社会保障支出和预留资金等名目投入到央企及其相关领域。这些项目中甚至有5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困难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
  如果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最后仍然回到中央企业的口袋里,那么,央企的央字又从何体现?央企利润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从而投入到国计民生最需要领域的初衷又如何实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就指出,为了少交利润,或者涨价,有些国字号企业甚至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渲染企业自身经营成本和发展需求,以做低利润,或者把钱投入到房地产等占用资金的快赚行业。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说:“国有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它的利润,内部人是不可能分掉拿走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一旦以后国家需要钱,完全可以动用。”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利润监管力度不够,如何保证国有企业内部的人不会分掉拿走这些利润,又如何确定国家什么时候才算需要钱,可以动用这笔钱?如果国有企业的利润不存在“监管真空”,那么天价茅台酒单、天价吊灯又是从何而来?
  除了上交的10%左右之外,国企的利润如何分配终究还是个谜。(记者 刘洋)

  三桶油:根本不差钱

  用“日赚斗金”来形容这几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业绩并不为过。“三桶油”最近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公布的财报统计,这三家央企第一季度日均赚取的利润超过11亿元。
  然而,业绩靓丽的背后却是业界的一片质疑之声:为何如此高的利润收益还在喊亏?为何屡屡曝出石油央企的负面事件?为何不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季报靓丽

  中石油率先公布了今年的一季报。财报显示,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1月至3月,中石油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02亿元,同比增14%;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370.03亿元,同比增13.9%。
  “第一季度,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458.65亿元,同比增长38.8%,是中石油的主要盈利板块。”中石油报告称,但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第一季度,中石油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36.92亿元。
  得益于成品油的两次上调及农林牧渔四大行业用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中石油在下游销售板块赚取了76.84亿元的经营利润,同比大涨155.3%。
  中石化较中石油稍逊一筹。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今年第一季度中石化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01亿元,同比增长24.49%;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一季度,中石化归属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206.43亿元,同比增长25.22%。
  受益于国际油价走强,第一季度中石化勘探及开发业务经营收益为131.43亿元,同比上涨14.3%。
  在三家石油央企中,中海油的业绩最为靓丽。在上游勘探业务上颇有优势的中海油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总收入大增近60%,达485.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油气净产量达85.2百万桶油当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6.6%。”中海油称。

  自称很“差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季报的总体业绩均比较好,且日赚超11亿元,但中石油和中石化最近却在频频强调炼油板块业务的亏损。“当前,中石化80% 的原油依靠进口。”4月26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现在国际油价是每桶110美元,政府价为每桶90美元,“也就是说炼一桶油,中石化就将亏损近 20美元”。所以,傅成玉称,“相关部门应就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合理地调高国内成品油价。”
  与此同时,对于中游炼油板块业务的亏损,中石油将原因归结为“受国内成品油价格未完全调整到位的影响”。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曾两次上调成品油价,但按息旺能源等诸多机构统计,这两次涨价均未满打满算地上调,由此,也引发了“石化双雄”的喊亏之声。
  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则表示,国内石油企业没必要为炼油板块亏损叫苦,“核算整个产业链利润,国际油价高企引起炼油板块亏损的同时,也会给原油板块带来高利润。因而,企业整体还是盈利的”。目前,凭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下游的销售板块已几近布局完毕,同时,在上游的勘探业务,随着近年来“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石化双雄”也能凭借国际油价的高涨赚取上游的利润。所以,石油巨头们获得高额利润是不争的事实。

  责任未尽全

  值得注意的是,“石化双雄”屡屡曝出的负面事件备受业界关注。中石化1200万元天价吊灯事件、广东分公司的天价酒事件等,均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企业追求收益最大化本无可非议,但不应以牺牲普通百姓利益、助推通胀、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一位学者在媒体上撰文认为,“石油企业的年报、季报显示出的高额利润,均说明其有承受一时不涨价造成的利润空间缩小的能力。与其任由高利润滋生‘三公’消费过大,伤害投资者及广大百姓感情,还不如多担负些社会责任、做出一些利润让渡和牺牲。”
  而对于石化央企所上缴的红利,分析人士也提出了质疑。据悉,中国烟草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具有资源性特征的15家央企按税后利润的15%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企业获取的利润借助的都是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地位,而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取的。”分析人士称,“从央企的性质和还富于民的角度,‘石化双雄’理应上缴更多利润。”

  “天价酒单”折射国企管理漏洞

  “节俭的萝卜”“奢侈的酒”“昂贵的油”,看似三个不搭界的词语,却是用来形容同一个对象——中石化。
  而这个“负面缠身”的石化巨头最近又被曝出了“奖金门”。近日,有媒体从中石化内部人员处得到的文件复印件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中石化云南分公司领导班子违规挪用党员活动经费和工会经费用于年终奖等发放,总额超过640万元。
  当然,中石化的种种,只是众多国企、央企的一个缩影,不仅暴露出了国企在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也反映出了监管的缺失。

  层出不穷的“天价”

  4月25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向媒体通报了有关“天价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中石化下属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因违纪被免去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同时,对鲁广余给予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这意味着,“天价酒”事件的最终结果,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由鲁广余导演,再由鲁广余演出,最后再由鲁广余收场。
  作为“天价酒”的后续,“奖金门”似乎是公众拿出来反驳中石化“萝卜论”及表达对事件处理结果不满的一种“宣泄”。
  事实上,国企体制管理漏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是老大难了。就中石化来说,之前就有“天价灯”、“缺陷油”等前科;就整体而言,去年6月,审计署发布了三大航空公司2008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公告,这份看似“例行公事”的报告让一批掌管航线和航班时刻资源的航空高管相继落马,同时也揭示出了中航、东航、南航财务“黑洞”的冰山一角。
  “一个个接连发生的类似案件,绝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整个国有企业现状的反映。但是每一次事发之后,国企通常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并没有去思考或改变问题存在的根本。”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摆在国企面前的问题是管理机制不创新、运行机制不规范、管理上存在漏洞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下一个“天价”“腐败”还是会不断出现。

  逆向运行的必然产物

  对此,也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政治与经济双重体制的逆向挤压是国企腐败高发的动因。一方面,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依旧是以行政化手段为主,自上而下的公权力对国有企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国企正是依赖这种公权力,获得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超额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在国家监管、社会责任与公益目的极度弱化的情况下,多元化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方式又成为其谋取私利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国企腐败源自这两种制度的改革不到位引发的制度负作用,以及国企在这双重制度环境下的定位缺失引发的内在负动力。
  宋颂兴则认为,这些事件都同时表明了相关部门在管理监管上的缺失。“就拿‘天价酒’事件来说,作为国企央企的监管部门,国资委并没出面说明。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实际上全民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上的所有,全民不可能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监督,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负好监管责任,做到相关信息的透明。另外,媒体也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记者 史燕君)

  国企分红的国外经验

  近年来,国企总是喜欢拿国际惯例说事,动不动与“国际接轨”。那么,现在就来看看国外国企是如何管理国有资产的。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英国盈利较好的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不少国外国企一般都将红利缴纳给国家财政部门,用于公共预算财政,而非缴入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小金库”。

  管理的两大法则

  在国外,尽管国有企业在宏观经济中必不可少,然而只要私人资本可以良好运营的领域,国有资本即选择退出。发达国家的政府一般只满足于在战略性企业中持有少数股份,而尽量让私人持有多数股份。
  总的来说,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有两大准则:
  一是控制国有企业的进入程度,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宜退则退。如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国有企业的建立只能是完成公共的社会目标,只有在国家的战略利益和目标不能更好地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时,方可允许国家参与企业。
  二是明确国有企业的非盈利性,对于国有产业,政府通常采取独资形式,但同时也鼓励私人进入。对于某些私人可以胜任的领域,政府为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或职能,也往往通过资本参与而对企业的决策发生影响,不过政府的控股与参股依然是社会性目标,而不是盈利性目标。

  分红的三种模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企分红一般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以控股公司为中心的国家参股管理模式。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主管部门通过设置大型控股公司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如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新加坡、赞比亚等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第二,以独立的国家持股基金为中心的社会分红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例,1978年,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公司(APFC)成立。APFC独立于州财政部门而独立运营,但需接受州议会预算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督。1980年,阿拉斯加州议会通过永久基金分红计划,该方案将每年及前4年平均下来的永久基金投资净收入的50%发放给每一个在阿拉斯加州居住满6个月的居民。为防止通货膨胀侵蚀永久基金本金的购买力,州议会随后又通过了法案将剩余50%的永久基金投资净收入优先用于补充基金本金以抗衡通货膨胀。在补充基金本金后,再剩余的净收入存入基金的收入储备账户以供议会立法批准其他用途。
  第三,以财政部为核心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德国是以财政部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代表,类似的还有英、法、美、日等国。在这种模式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财政预算体制直接挂钩。如在法国,预算体系与公共行政机构相适应,分为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和国家社会预算。法国的中央预算由一般预算、附属预算和国库特别账户构成。一般预算是中央预算的主体部分,其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其他为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和国外收入等。国有企业在按税法规定纳税外,如有赢利,则必须按50%的税率上缴所得税。其余利润,一部分按股份向股东发红利,国家股份的红利均上缴法国经济财政部的国库司,另一部分作为企业纯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

  杜绝利益集团化

  实现国企分红的一个重要障碍在于,国企利益集团化导致国企实际控制权被小集团操纵。
  西方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有健全的监督控制体系,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在这些国家中,国会或议会对企业的监督主要通过审核企业年度报告、法律执行情况和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行使监控权。
  英国法律规定,国有企业要向议会提交年度报告和账目,议会通过经常听取企业的财务报告,监督和审核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美国国会有权传国有企业的行政官员到国会作证和陈述法律执行情况及政策落实程度;法国国会通过调查和诉讼方式对国有企业监督,并且法律对诉讼提起条件、程序、诉讼和解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议会监控提高了监控权威性。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