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论坛上,北京一家大型分析仪器企业的总经理谈起卫生部几天前刚刚重新汇总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时如是说。这份“黑名单”上,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尚无检测方法;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的检测方法一栏是空白或干脆填着“无”。
“那你们公司怎么样?”论坛的女主持人问一家日本分析仪器公司的负责人。
她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技术人员经过努力,已经基本实现全部项目的检测。”
“一半”和“全部”,真实体现了仪器行业国内企业与国外公司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
逆差再创新高
在亚洲,我国是除日本外最大的科学测试仪器生产国。
此次年会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秘书长闫增序介绍了2010年国内科学测试仪器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相对萎靡的2009年相比,2010年整个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899亿元,同比增加27%。出口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达143亿美元,同比增幅34%。
但是该行业进口总额更大,达到290亿美元;增长也更快,同比增幅为39%。
“仪器行业进出口逆差继续扩大,达到147亿美元,再创纪录!”闫增序说。
其中,科学仪器是逆差“大户”,数额达94亿美元,占全行业逆差的64%。而且,进口仪器基本垄断了高端产品市场,并向中低端产品扩张。
所谓高端产品,价位自然也不会低。
上周的一个会上,记者听安捷伦的一位客户经理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坐飞机时遇到一位养鸡场的老板,谈及越来越繁杂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他热心地向这位老板介绍安捷伦的仪器性能如何优越,检测速度如何快捷。
养鸡场老板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问买这样一台仪器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一两百万吧。
结果,这位老板瞠目结舌,一拍大腿叹道:“啊?我得卖多少只鸡才能买回这样一台机器呀。”
他的故事讲完,许多人不禁莞尔一笑。
但是,在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研发人员听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教授范世福说:“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对科学检测、分析技术与仪器提出迫切要求,而中外产品的性能、质量现状的明显差距,使用户不得不花大价钱忍痛购置进口仪器以敷急用。”
范世福从事仪器仪表研发工作已经几十年,他形容国内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人员“几十年来都为此憋着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