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行业动态 >> 正文
走近青岛科技大学系列访谈(下):橡胶品格”育人才
2011-4-26 来源:中广网
关键词:青岛科技大学 橡胶 石油化工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品格”

  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唐睿 张劲涛 王朝朋)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始终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36人,有院士一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8人。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先后投入近10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入300余万元用于课程、教材立项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进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形成。学校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目前学校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方面,实现了国家级层面的全面突破。已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建设项目11项、省级建设项目43项、校级建设项目195项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打造“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一体”是指学生的第一专业的知识及能力,这是学生的立业之本;“两翼”其一是指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及能力,其二是指根据时代要求所应增加的新知识及能力。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校又着力实施“两个强化工程”,即强化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际优质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吸引力,拓宽合作办学渠道。近年来,与国外30余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新增1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与德国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德科技学院已成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通过与跨国公司共建“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及“国际学士后流动站”、设立“国际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一系列措施,“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始终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近年来,有500余名毕业生实现了国际化就业,在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三洋、阿尔卑斯、创绩、三菱电机、索尼等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青科大毕业生的身影。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山东省高校前列,并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吸引了更多优质的生源,录取分数和生源质量持续走高。
  每一所大学都有她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将沁入每一个学子的血脉中,与他们的一生如影相随。建校6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8万余人,涌现出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国务院办公厅副部级秘书李炳军等为代表的大批高级党政管理干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助理孙承军少将,“神舟”功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王福通大校为代表的大批优秀军人;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天普,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新海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企业家;以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俞志明为代表的大批学术精英;以连续两年分别获得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的鲁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志全,烟台万华集团总经理丁建生为代表的大批科技精英;以加拿大石油公司总工程师冯恩波为代表的海外杰出校友。更多的校友在橡胶、化工、石油、机械等行业领域的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成为行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在几乎全国所有的化工厂和橡胶厂都能看到我校毕业生的身影,青岛科技大学也因在橡胶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经过61年的岁月沧桑和文化积淀,几代青科大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锻造出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 ,铸就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如今“科大精神”和“橡胶品格”已经成为团结和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奋斗的精神动力,并深深地融入到了每一个科大人的血脉之中。这种精神动力使得学校在迎接任何一种挑战、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从容不迫,在任何一次浪尖风口上都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而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