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十二五”规划 新材料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1-4-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新材料 产业 “十二五”规划
建设新材料强国
“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需要材料,新材料是一种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产业,材料的突破将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唐见茂表示,新材料是其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前提,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都需要材料作为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以碳素材料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碳素材料已成为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应用的首选高性能材料。传统的碳素材料是人造金刚石和耐高温石墨材料,而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碳素新材料是碳纤维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耐高温、抗疲劳、导电质轻、易加工等多种优异性能,正逐步取代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并开始深入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高端应用,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应用是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至少有20~30年的发展空间。”唐见茂表示,如果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飞机制造,将会比现在的铝合金减重20%~40%,在节能方面体现出很大效益。目前,波音787飞机有50%应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空客一款飞机62%的材料也将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新材料产业的下游涉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设备、通信设备、家电、IT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新材料的需求同样巨大。”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新材料研发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和新材料研发水平上,比较领先的有稀土功能材料,我国稀土资源占到全球的30%多,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我国的半导体照明材料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产业化规模,近几年发展都很快。碳纤维、芳纶等复合材料这些年发展也很快,但总体上看与国际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的产业化规模和应用规模还不能与美国相比。
中国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蒋荃表示,在新材料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原创性能力不足,以跟踪研制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滞后,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大量高档新材料产品仍依赖进口;三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
蒋荃指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新材料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并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尚未满足国内新材料领域的市场需求,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迎来高速发展期
新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材料产业作为一种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有望实现高速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家级新材料园区、产业基地已经超过50个,新材料子行业包括纳米材料、稀土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元的规模,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将达65%。
罗百辉说,“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关键材料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保育钧表示,新材料产业无处不在,与现代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细分领域不断涌现,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新材料与基础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其发展趋势将是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制备技术绿色化,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的多功能、少污染、低消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未来5年,将决定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趋势,并对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