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面料对话下游:原料潜力的深层次挖掘
2011-3-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面料 原材料

                
    这些新纤维提升了面料的舒适度和功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就拿近几年有突出表现的竹纤维为例,该纤维在针织产品上运用得比较多,也较为成熟,现在逐步运用到梭织产品上,品类也变得丰富起来。竹纤维的优良性能可以在某些时候代替天丝,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产量上也得到保证。王吉谈到:“虽然竹纤维用起来不错,但价格还是有些偏高,适合档次定位高一些的服饰品牌,目前来看,日本企业对竹纤维很感兴趣,大多数欧美品牌用的不多。为此,国内企业对这种新型纤维的推广力度还要加强。”
               
    而谈到新型纤维的市场推广,我们可以看到很好的例子。美棉公司一直在推广他们的棉纤维制品;兰精公司也在采用各种手段宣传他们的新原料,如Model等。不仅在纺织行业内,也在最终的消费层面进行产品推广,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纤维原料上也应该创造出几个中国品牌,比如高档环保的麻纤维和牛奶蛋白纤维等,这些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独有产品,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产品认证。”北京白领设计艺术总监付奎建议道。
               
传递受阻的症结所在
               
    有了“原料多元化”这个产品开发的大方向、新型纤维的市场比例在逐年增加,也陆续找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手段,开发出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面料产品。照例推断,面料企业的新产品应该能顺利地与下游服装品牌达成一致,推向终端消费市场,事实上这个过程也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受阻。
               
    “颜色”的问题比较突出。上海贝拉维拉设计部经理徐爱武表示,很多面料企业在颜色开发方面投入比较小,“有时候我们会告诉工厂某个颜色是当季流行色,但工厂会说这个颜色做一缸可以,但要增加费用”。王吉也谈到,在与面料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订单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在颜色上,每次染出的颜色可能会有一定的色差。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交货期推迟,大部分也是因为色差问题引起的。
               
    “有时候面料企业提供的样品可以选择的范围太小,经常是一款面料的风格很好,但只有一个基本颜色可供选择,还有就是不能提供样布。”徐爱武谈道。
               
    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有的时候面料企业不能无偿提供样布,或者是采购商根本就不能及时拿到样布。尽管面料企业也能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但是仅凭一小块样品,让服装品牌下单也不现实。
               
    上下游对接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面料企业服务意识的欠缺。色彩开发、样布提供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恰恰也是企业需要提升的细节之处。就拿样品颜色单一的问题来说,要形成系列化的开发模式,原料多元化必须加上丰富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服装企业有时会抱怨“面料企业专注于技术和工艺,在流行趋势的把握上还欠火候”的原因。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