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比重仍然偏低
在这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对于许多小企业来说,目前面临进退两难的出口形势:接订单,无利润;不接订单甚至撤单,又有失去市场的危险。即便接到了单子,也多是以中短期订单为主,在本届秋季广交会上,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比例占到88%,这反映了国际市场预期谨慎,不敢下长单;而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也不敢接长单。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尽管占据了较大的贸易规模,但多以OEM方式,即贴牌代工生产为主,自有品牌较少,长期以来靠价格低廉来竞争,国际分工的地位不高,平均利润率仅为3.9%。因此面对成本价格变化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因此纺织类企业要应对当下的出口困境,当务之急是改变长期以来以低价竞争的粗放发展方式。
对策: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兼职副会长尹国新:我个人认为纺织服装行业也并不是很糟糕或很不行,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竞争主要是看在哪一个方面的竞争。前几年我们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可能更多的注重量的一个增长,坦率来讲我个人感觉也是我们纺织服装比较遗憾的一个地方,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在品质、在品味或者是在其他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话好像没有太的注重或者是关注,主要是注重了一个价格,当然你主要是依赖于价格竞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遇到了成本,毫无疑问的价格遇到了成本肯定会感觉到有压力了。我认为这样也是一个机会让大家可以冷静下来可以更好的去考虑我们如何来用综合的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来参与竞争,而不仅仅是靠价格。
对于不同规模的纺织类企业来说,有不同的转型措施。大型企业应该品牌自主化、产品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围绕着目标市场,研究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和信息化管理。中型企业应在现有加工能力、经营基础上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永远贴牌生产。服装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小型企业则可以发挥灵活迅速的特点,主动顺应国际纺织服装业小批量订单的发展趋势。
对策:开拓新兴市场
欧美传统市场的日益饱和与新兴国家购买力的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的纺织出口企业开始考虑拓展新兴市场,同时加大出口转内销步伐。另外,尽管目前受成本影响,世界纺织产业向东南亚等更廉价劳动力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但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纺织企业的技术含量与劳动率仍然保持一定的优势。
在此次秋交会上,与欧美订单剧减相对应的,是新兴国家市场的不断扩大。
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成交增长9%,非洲、亚洲、拉美等潜力市场成交增长39%。这意味着我国的纺织业出口企业,在新兴国家市场的开拓中是可以有所作为。另外,在国内原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可以进口部分辅料,以此冲抵升值所带来的出口下滑。
对策:提高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就在前几日,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获悉,备受关注的“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已获工信部通过,经相关程序后将择日公布。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将在关键技术创新、先进技术产业化运用、自主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等八个方向进行突破,推动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
“十二五”纺织产业调整正当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高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关键技术的创新,形成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超纺、高纺、功能性、差别化等纤维技术的创新,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创新,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纤维技术的研发。在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碳纤维也是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舜天集团副总经理曹小建:在十二五期间呢,我们这个纺织服装行业是属于一个调整时期,这样的一个调整可能会对我们国内的纺织服装业的冲击会是比较大的。
尽管目前,国内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与之相伴的,纺织业也迎来了行业进一步整合升级的机遇。纺织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在出口形势不利和国内调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中小服装企业淘汰出局,能缓解中低档服装供大于求的局面,促进纺织品服装产业行业升级。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兼职副会长尹国新:假如还是按照这种市场规律这样发展这样一个操作的话,我相信到明年上半年就会比较明朗了。将白一点的话可能有的企业就会淘汰了或者就是被迫消失就会到了这个一步,那么这样的话对于企业来讲当然是一个很悲或者是很惨的一个结局,但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我想并不见得会有太大或者是一个很恐慌的一个结果。
作为改革开放后,较早面对国际市场的行业,中国纺织业长期以来以低价优势成为世界服装加工厂,然而,在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这种粗放的靠价格取胜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当下中国纺织业或被动或主动地进入一个“阵痛”调整期,能否在这股产业调整大潮中破除困境、脱颖而出,考验着每一位企业经营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