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难于品牌缺失。作为终端产品的中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必须满足最终产品的结构特征、性能需求和成本制约,企业经营往往受制于配套产品的市场行为。特别是受到行业壁垒、技术壁垒、市场准入壁垒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许多产品其自身难以形成独立的品牌,难以打开国内外市场,只能为终端品牌代工,致使大多数企业目前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这与技术纺织品的高附加值特征相悖。就拿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而言,纸尿裤有“帮宝适”、卫生巾有“护舒宝”、湿纸巾有“强生”、创可贴有“邦迪”,这都是大众化的知名品牌,可我们那些为其提供高质量非织造布卷材的生产商有谁被社会知晓,甚至连企业自身也没有考虑品牌创立问题。
二是困于“渠道霸权”。没有品牌,缺少影响力,又不是最终产品,也就没有渠道话语权,甚至进入不了市场。因为产业用纺织品处在产业链的中端,所以被下游应用领域强势控制着渠道,这就造成即使我们的高端医疗用纺织品获得国际认可,也可能因多种原因难以进入国内市场。此外,汽车用纺织品作为零配件,其价值仅占总车的4%左右,但主机厂五花八门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令我们的企业只能疲于为上帝定制服务。
三是惑于标准缺失。伴随着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标准的建设却相对滞后,而标准的缺失又非本行业自身所能解决,下游产业和配套企业常以行业壁垒和用户标准否决或忽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此外,由于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广泛,同类产品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技术要求,国内缺乏标准设计的统一性,企业产品开发难成体系。而要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标准的系统性和适用性实为不易之事。
正因为这些行业发展中的掣肘,我虽然仅入行一年多,但已体会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被重要”背后的一丝尴尬。产业用纺织品不仅仅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和分支,还应成为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战略制高点。这一点仅被传统的纺织行业所重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被下游行业、其他领域、其他部门所重视。就目前而言,社会对它的认知度并不高,其中有行业自身的原因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一宏观层面上的考量,更有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推动力度不足、认识不够深刻的因素。与服装、家纺等行业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是介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彻头彻尾的“2.5产业”。因此,倡导“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强调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下游协同开发,积极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和跨部门协调机制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拉动消费,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的优势和作用。对此,我们翘首以盼,尽管这个行业被广为重视尚需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
“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确定以服务创新为主线,努力实现服务的模式转换、链条延伸、价值体现和能力提升,以此全面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在行业内不断完善协会职能作用的同时,更要为行业改变尴尬地位、得到实质性发展寻求突破。而多项措施的重心,是希望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有足够重视和切实推动,给予良好的产业配套政策支持,提供令行业能够茁壮成长的社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