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1年11月29日)香港注塑商力嘉精密有限公司正在做出重大改变来应对中国日益艰难的制造业环境,包括在成本较低的广西省建新厂、大力加强自动化投入和在传统塑料领域外开拓新的市场。
该公司在中国建有三座工厂,工厂配备了200多台日本进口的东芝注塑机和德国产的阿博格注塑机,有员工2000多人,是全球领先的小型和微型精密塑料齿轮组件生产商。这类齿轮组件可为玩具和手表提供动力、使手机振动和自由调节汽车电动座椅而使驾驶者坐得更舒服。
尽管在市场上有强势地位,该公司称仍难以抵御中国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和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据管理者的保守估计,其建在广东东莞的工厂每年的成本支出以20%的速度攀升,这促使该公司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比如,该公司正斥资6000万港元在广西省新建一座模塑和装配厂;投资5000多万港元新增一项全新的业务,为中国本土产汽车生产自动变速装置;此外还在继续推进其自动化和精益生产进程,相比大部分中国工厂,该公司很早就开始实施这方面的举措了。
力嘉的执行董事黄醒华说:“我们在技术、人力及知识上不断展开投资。借助自动化手段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不是通过削减人工成本。”
在近日走访力嘉公司在广东省的三座工厂时,力嘉的高层管理者介绍了帮助公司不断提升销售收入的具体战略。
公司董事长陈汉雄说,私营的力嘉公司在2007年的销售额约为4亿港元,在2008和2009年的经济危机时期仍保持这一销售佳绩,去年的销售收入更是攀升至约5亿港元,预计明年有望进一步增至6亿港元。
销售上的持续增长给公司的继续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不必像其他企业一样被迫缩减开支。
该公司近期在塑料业务上最大的一项投资是在广西梧州新建一座工厂,拟定于2013年投产,将有1000名员工并配备40台成型机。
在梧州建厂的目的是缓解广东工厂的压力,因为如今广东省的薪资不断上涨,劳动力短缺严重,过去来粤打工的外来民工现在很多回到经济发展的老家找工作。
陈汉雄说,该公司现有的许多工人就是从广西来的。
他说:“我们之所以在广西建厂,是因为东莞地区招工困难,而在广西,只要在本地招人就行了。”
除此之外,力嘉还在进行其他与塑料相关的投资,包括在广东生产基地内再建一座规模较小的工厂,以满足丹麦玩具生产商乐高公司的订单需要,且将新增洁净室医疗用品生产和微注射成型。
东莞工厂的另一项投资重点是自动化。
该公司针对其自行开发并生产的塑料齿轮箱开发出了一种全自动化组装工艺,现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黄醒华说,这种新设备有望在力嘉的各大工厂得到广泛应用,以减少对部分装配作业的需求。
现在的情况与力嘉10年前的做法颇为相似,当时该公司自行开发出了一种机器来实现作为齿轮箱重要部件的金属弹簧的自动化生产。
这项开发成果为其节省了1000个人工劳动力。
黄醒华说:“从19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长久地专注于自动化投资了。我们一直在力求精益化。”
他回忆说,那时候,力嘉直接雇佣的员工数就超过4000人,此外还在遍布临近城镇的较小型转包工厂里间接雇佣了不少人。
他说:“那时有许多村子都为我们工作,但即使是在10年之前,我们也早有打算通过自动化和工程手段来取代大部分人工操作。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有所预见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如今,力嘉的变革措施中还包括开拓塑料以外的更多业务领域。
该公司在香港政府出资、为开发本地能力来生产空中客车和波音商用客机的经济舱座椅的项目中发挥带头作用。这一高度管制的市场对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此外,力嘉还自己斥资5000万港元启动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项目,专门开发能够将部分类型的手动变速器车辆转换为半自动变速器车辆的技术。
这些新业务都是建立在力嘉现有的各项生产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飞机座椅用塑料还是对变速箱精密齿轮的深厚了解。
黄醒华说:“我们发现中国汽车行业在手动变速箱生产上已经十分成熟,但却没有一家中国供应商有能力生产自动变速箱。”
该公司重金聘请了全球各地的学术研究学者和汽车业资深人士,请他们在东莞工厂展开研发工作。陈汉雄说,据公司预计,到明年变速箱项目正式投入商用化之前,还将再投入5000万港元的研发资金。
虽然这些新产品可能与其传统的塑料业务没有关联,但在陈汉雄看来,他和黄醒华及其兄弟Wong Wah Tung早在1980年创办力嘉公司时就十分注重创新,而现在不过是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
1990年代末,力嘉已经从毫不起眼的初创企业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型玩具塑料齿轮生产商,为美泰、麦当劳和迪斯尼这些世界知名品牌供应产品,打破了当时由日本企业一统这一利基市场的局面。
自那以后,力嘉开始将其齿轮产品打入要求更高的一些市场,比如汽车、消费电器和医疗用品等,逐渐积累起诸如通用汽车、宝马和三星这样的大客户。
如今,该公司开始设法将在制造上的专长带入有可能带来更高利润的非塑料类业务。
创新至关重要,陈汉雄这样说道:“我们必须求新求变,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