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资模塑商应对中国市场变化
2010-8-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注塑 混合塑料
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上涨和海外市场的不景气,国内的一家工厂的应对方法——在内陆建厂并采用先进的精益生产技术——展示了当下的一些企业正在如何积极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CBL集团在广州建有一座500人的注塑和金属生产厂,在成本上涨——部分零部件采购价增长了30%——和作为其核心的北美市场持续动荡的双重打击下面临着很大压力。
为走出困境,这家英资企业对其生产进行了彻底改造,引入了精益生产,在中国中部的湖北省新建了一座耗资800万美元的工厂以节省成本,同时开始开拓中国、印度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该公司是英国实业家GideonMilstein和妻子在2004年出资建立的,在此之前,两人曾与中国的一家塑料挤出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但最后以不愉快告终。他们表示,CBL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业务增长。
但在经济危机来临后,成本上涨和劳资纠纷使中国低成本出口模式的未来面临着质疑,迫使制造企业做出变革。
比如,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制造商鸿海科技集团正将旗下的大型工厂迁至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
从CBL的做法中可了解到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该集团董事长Milstein说,或许其最大的应对措施是实施现代化,在近两年里采取精益生产技术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8月12日,Milstein在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工厂接受采访时说,现在,该公司通过实施生产精简和消除浪费等精益手段,在人手不变的情况下使产量增加了50%以上,且显著缩短了加班时间
例如,该公司为供应游戏产业改造了一条塑料和金属装配生产线,过去生产线上的操作工有26人,现在分为两个工作间,人手减至8人,但产量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该公司把行政管理人员从约100人减至75人,合并了从事相同工作领域的不同部门,并对员工重新编组。他说,从而把在不同部门间传递文件的销售订单处理时间从原来的10天缩短至仅1小时。
他说,所有这一切都使该公司变得更灵活敏捷,而且未把供应商提高的价格转嫁给客户。
Milstein说,CBL现在的生产成本和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差不多。
他说:“要实现这一切,精益化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如今的中国本土企业效率较为低下。他们的生产体系中充斥着浪费。”
CBL还将六西格玛项目纳入其精益工作中,通过这一着眼更长远、依靠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应对更复杂的问题。
CBL在经济危机期间并未大幅裁员,并明确告诉留下来的员工,在精益化过程中不会再裁掉任何人,尽管Milstein自嘲地说道:“我忘了应该先裁掉多余的冗员,然后再宣布在精益化过程中不会进行裁员。”
他说,公司对员工们进行了再培训,包括组建改善团队来分析工作实践。
这家销售额为3000万美元的私营公司还有其他方面的规划。同时兼任在华新成立的行业团体外国制造商协会(FMA)会长的Milstein说,CBL考虑在三年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IPO,今夏他们还从美国聘请了首位工业设计师,帮助其更新产品组合。
今年,FMA携手广州的英国商会举办了一次行业论坛,为在华的英资工厂应对中国制造业的巨变出谋划策。
CBL的另一项战略是在位于中部内陆地区的湖北武汉兴建自己的工厂,Milstein说,当地的能源、劳动力和金属材料成本最高比广州要低25%。
他说,新厂生产面积将达70万平方英尺,是现有番禺工厂的近三倍,在明年投入满产运行后将有600名员工。
他说,今后,番禺工厂仍将专门生产混合塑料、金属和电子的复杂产品,并依靠广州周边更完善的供应链。CBL为多个行业的客户供应产品,包括医疗、游戏和体育用品。
他说,武汉新厂依托当地在金属和汽车生产上的优势,将主要生产大型零部件和金属件,同时也将建立部分塑料模塑能力。
他介绍说,和番禺工厂不同的是,武汉新厂在一开始的建造过程中就秉承了精益原则,其供电网络和生产车间都采用了方便机器搬运的设计,以适应更精简、更灵活的精益生产模式的要求。
在地处内陆的武汉建厂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在成本日益上涨和地区工业基础逐步升级的华南,要建造一座同等规模的新厂“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削减成本外,Milstein相信武汉工厂还将为CBL助一臂之力,因为其客户大都是西方的跨国公司,都希望进军中国国内市场。他说,比如武汉工厂能为他们在当地的销售网络提供支持。
Milstein说,该公司预期将在新兴市场以及澳大利亚这类与亚洲同步增长的经济体实现业务扩张,而对作为其传统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则不太有信心。
“如果我选择深入欧洲市场的话,现在我一定是异常沮丧和悲观的,至于美国市场,我也不太看好,”他这样说道,不过他表示仍将继续关注这些传统市场。
他说:“我们现在把重点瞄准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澳大利亚是我们的一大增长型市场,看起来业务需求很旺盛。非洲是另一个增长市场。当然还少不了亚洲。”
CBL还在考虑到印度组建一家装配合资企业,以帮助其一家客户打开印度市场。
在说明制造业全球本质时Milstein说道,在中国的英资工厂可结合一流的英国产品质量和中国较低的成本优势,为有意开拓印度和非洲等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产品。这类跨国公司希望其销售的产品能符合新兴市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他说:“他们需要在这些市场上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若要他们仍在欧美的传统工厂进行生产,同时还要在新兴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那是十分困难的,但同时又不能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作为代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靠品质取胜的。”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