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已经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重要一环,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上海市新材料产值依然达到1105亿元,占全市材料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化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有机材料两大引擎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新材料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6%。
根据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蓝图,“十二五”期间,全市将以现有的精品钢、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坚持创新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以宝山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两大核心区为主、四个扩展区为辅、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打造我国新材料领域的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和自主创新基地。到2015年,上海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00亿元。
“双轮”驱动
“十一五”期间,依托延伸产业链和建设产业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上海市新材料产值只有600亿元,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1235亿元,2009年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新材料产值依然达到1105亿元,在全市材料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两成。
现如今,上海已建成宝山精品钢材、金山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两个基地,以及青浦、嘉定、奉贤等产业延伸扩展区,初步形成了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其中,依托宝钢集团,以及涵盖普钢、特钢、不锈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的完整产品体系,宝山一举成为国家级精品钢材基地。
在上海市数千家规模以上材料生产企业中,既有宝钢、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等国有大企业,也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其生产的取向硅钢、高锰耐磨钢、核电用新型锆合金管、钛合金管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高性能精品钢为主的新型金属材料和以高性能塑料及合金、特种橡胶、差别化纤维为主的新型有机材料,是上海新材料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以2009年为例,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有机材料产值分别占到上海市新材料总产值的40.7%和48.3%。尤其是,上海化工区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为新型有机材料产业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随着BASF、Huntsman、Bayer等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上海化工区,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聚氨酯制造基地,2009年聚氨酯合成用单体产值达到150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具有轻量化、舒适化、性能易调等独特功能和价格竞争优势,上海市改性塑料在汽车、家电、建筑、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量迅速增加,2009年该产业产值已接近40亿元。
打造全国创新高地
新材料作为上海市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的领域之一,上海市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上海推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随后陆续完成了“先进制造业用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等多项课题研究。
面向未来,为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各类新材料发展不平衡、产学研机制有待完善等瓶颈制约,上海市专门编制了《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按照“聚焦重点、形成规模、突破瓶颈、抢占高端”的总体思路,遵循创新优先、完善配套和突出主体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力争把上海建成我国新材料领域的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和自主创新基地。
到2015年,上海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00亿元,2020年进一步增加到3000亿元,其中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比例有所上升,产销率超过98%。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将以现有的精品钢、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着力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型钢铁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同时结合上海工业发展实际,加快无机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上海市将重点发展基础性、关键性新材料,市场需求量大、技术瓶颈有所突破的新材料,以及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上述负责人表示,具体包括,为汽车、电站、船舶等支柱产业配套的关键材料,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国家战略产业配套的碳纤维、钛合金、镍基合金等新材料,以及以物理加工或后加工为主,其他加工为辅的,少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项目。
到“十二五”末期,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将全面形成以两大核心区为主、四个扩展区为辅、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其中,宝山区精品钢核心基地以特种钢和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为发展重点,金山及上海化学工业区石化及精细化工核心基地重点发展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化纤、聚氨酯及精细化学品。
生产性服务业“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新材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上海市还将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将成为重点领域。
其中,依托钢铁产业链在宝山地区的集聚效应和宝钢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宝山区制造、港口、货场、运输等优势资源,完善精品钢加工配送基地、船板加工配送中心、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服务业功能,上海将建设国际钢铁总部经济集聚区。
上海还是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利用这一平台,上海计划建设涵盖有色金属交易全流程的有色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并联合上海钢铁电子交易平台,形成服务长三角和全国的金属材料市场一站式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有色金属定价中心。
上海化学工业区在全国独树一帜。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全市将培育扶植为化工生产服务的各种企业和机构,发展科研开发、设计、工程总承包、咨询、技术培训和服务、设备制造与检修、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技术输出、工程总承包的能力,为传统老化工基地转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