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0年,化工行业的平均薪酬涨幅超过绝大多数其他行业。但即便如此,除了一些知名的外资化工企业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外,大部分的中小化工企业难觅良才,而不少具有化工专业背景的人才也急于跳出行业,另觅高就。
知名企业热度不减
从2003年开始,世界化工领域的外资巨头就开始瞄准中国化工市场。英国石油、巴斯夫、拜耳同时将其全球经营战略重点移师至中国,壳牌、埃克森美孚等打入西气东输项目,新加坡佳通入主银川橡胶,中石化与埃克森美孚打造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尘埃落定,浙江传化转手日本花王……经过几年的沉淀,外资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化工行业,而随着行业中知名外资企业的日渐增多,求职者更是瞄准目标,求职方向更为集中在名企上。
由于毕业时恰逢金融危机,孙梅并没有等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发布合适的职位,于是毕业于化学专业的她只能选择去某家事业单位,做着收入稳定的文员工作。前几个月,孙梅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法国某家知名化工企业的招聘公告,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递出了自己的简历。“虽然我应聘的职位在收入水平上,可能不一定比现在的工作高出多少,但是这份工作和这家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收到对方的面试邀请后,她跳槽的信心更足了。尽管最后没能顺利被对方录取,孙梅仍然决定要在今年想办法重新回到化工行业中发展,而她的目标无一例外都是行业中的名企。
高校化学专业副教授林先生透露,他目前带教的几个研究生职业目标大多都是知名化工企业,但反观每年这些名企的招聘名额就那么几个,尚不能满足应届生的求职需要,再加上社会上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的跳槽者众多,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名企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进去的。”林教授认为,“千军万马争抢独木桥”多少反映出行业人才职业规划的盲目性,而据他本人的观察和经验来看,化工行业中的不少中小企业也给专业人才提供了不小的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全线缺人
与知名企业求职者络绎不绝相比,化工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用工荒”。化工业包括有机、无机、橡塑树脂、烯烃芳烃、农药化肥、煤化工、石油、涂料等不同类型行业,从研发工程师、化学分析与检测等研发类职位,一直到销售代表、销售工程师等销售类人才,已经全线告急。虽然在2010年,行业的平均薪酬有了不小的增长,但仍然难以觅得合适的人才。
某国有涂料企业的招聘负责人陈先生表示,从2010年初开始,公司就一直在发布招聘信息,想要招募一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销售代表,可是到现在招聘额度连一半都还没有用完。“我们提出的薪酬水平在行业中非常具有竞争力,所以应聘的人数总量还算达到预期。只是应聘的人才质量不是特别理想,有销售经验的大多数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又没有适合做销售代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陈先生透露,现在公司正在想方设法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因此在建立销售渠道过程中,需要一批高素质销售代表的努力,但目前人才市场上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优秀人才都冲着名企去了,我们公司对他们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其实论薪酬和发展空间,中小企业也并不差。”对此,他深表无奈。
如今正在求职中的孙梅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一部分求职者的心声。在她看来,名企或多或少都有着“世界500强”、“最受尊敬企业”等光环,只要有一线希望,自己就会奋力争取,如果不成功大不了依然在行业外就职。“不管怎么说,化工行业始终要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对个人健康不是特别有益处。”她认为,如果没有那些世界顶尖企业的诱惑,自己从主观上来说并不太愿意涉足这个行业。
化工人才供给不足
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目前化工行业的人才流动较为明显,每年都有不少从业者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跳槽到其他行业,而有些跳槽者甚至带着企业的核心研究成果和技术一走了之,这都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也日益引发了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化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年度税前现金总收入可达4至5.6万元;在中层管理人员中,销售经理薪酬最高,年度税前现金总收入在11至27万元之间,而其补贴、浮动薪酬和福利都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0%;生产经理的年度税前现金总收入能够达到10 至19万元;而公司战略决策层的年度税前现金总收入约为部门经理的1.5倍,是普通员工平均收入的5到7倍。从这些数据来看,化工行业的整体薪酬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目前,沪上才市中符合有机化学工程师、化工物流、项目管理等职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寥寥无几,很多职位只能虚位以待,再加上行业人才的择业观影响,化工人才的供给就更为不足。
业内专家建议,相关人才在择业时不妨放宽思路,再进行求职目标的设定。“其实,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国家对化工新能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展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所以化工行业人才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几年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