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化工新材料市值2000亿 前景看好
2011-1-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聚氨酯 工程塑料 胶黏剂

    工程塑料:形成完整产业链
    工程塑料工业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树脂合成、塑料改性与合金、加工应用等相关配套能力的完整产业链。基本的工程塑料树脂均能在国内生产,聚合能力已经达到每年60万吨左右,改性树脂材料年产量也有200多万吨,过去国外对我国禁运的特种工程塑料树脂现在国内几乎都有生产,并且能够少量出口。
    由吉林大学完成的聚醚醚酮酮树脂项目荣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设计合成了4种新结构的特定单体和聚醚醚酮酮及含联苯结构聚醚醚酮酮、聚芳醚酮液晶及功能型低介电常数聚醚醚酮酮等三大系列高性能耐高温热塑性树脂,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长期的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内军工和高技术领域的急需。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苯醚生产工艺,建成我国第一套年产1万吨聚苯醚大型工业化装置。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突破工程化关键技术,已形成年产超万吨的聚苯硫醚树脂生产规模,可生产塑料级聚苯硫醚树脂产品,打破了巴统组织长期对我国聚苯硫醚生产技术和产品的限制。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联手,成功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吨聚碳酸酯产业化新技术,填补了国内一步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的空白,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实现主装置A线全面投产,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聚甲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聚甲醛的市场缺口。
    膜材料:三大消费板块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膜工业市场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即便是在遭遇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增速。膜材料生产技术渐趋完善,基本上各种膜都能生产,中国的膜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板块之一,占全球消费量的20%。
    “十一五”期间,我国膜材料领域也取得了多项原创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突破了一系列制备膜材料的关键技术,获得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自主研制的离子膜于今年6月底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进行工业性应用一次成功,一举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燃料电池用离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由山东东岳集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膜已经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其年产500吨的燃料电池磺酸树脂离子膜生产装置已经建成投产。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新型功能中空纤维膜项目攻克了熔融纺丝法纺丝致孔关键技术,制备出熔融纺丝法压力响应功能中空纤维膜及其成套装置,相关技术与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纺织、化工、食品、电力等行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
    高性能纤维:突破力度空前
    我国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批高新技术纤维品种如T300级碳纤维、间位芳纶、聚苯硫醚树脂及纤维、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无机耐高温玄武岩纤维等实现了国产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的突破,产能增长迅速,产品已运用到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目前我国碳纤维T300级已实现千吨级规模,芳纶1313及芳纶1414部分型号产品已完全实现国产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间位芳纶产能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无机耐高温玄武岩纤维产品已出口海外市场,国内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在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建成,千吨级碳纤维项目成功产出合格MH300高性能碳纤维产品。高新技术纤维及应用的产业化,正切实推动着我国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新领域精细化工:形成完整体系
    “十一五”期间,电子、汽车、建筑、信息和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对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精细化工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已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据统计,2009年新领域精细化工各类产品生产总量接近2700万吨(以实物量计),工业总产值约5500亿元,已形成了涵盖科研、生产和应用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生物化工:多领域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微生物酶拆分制备技术获得工业应用;柠檬酸产量已居世界前列;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在不断完善;通过生物化工技术制备1,3-丙二醇、尼龙1212、单细胞蛋白、酶制剂、生物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已取得进展。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