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性产品,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它像汽车一样,是一种普及的高级耐用消费品,而它又比汽车含有更多的“娱乐性”乃至“奢侈性”。游艇壳体可用木材、钢铁、铝合金制造。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游艇日益广泛,发展速度相当惊人,1960年在伦敦国际小艇展览会上,还只有6条玻璃钢游艇参展,而在10年后的1970年伦敦国际小艇展览会上,竟有90%的游艇由玻璃钢建造。目前在艇长6~20米左右的游艇中,玻璃钢游艇的比例占到90%以上。
玻璃钢及高性能(碳纤维、凯芙拉纤维)复合材料,在造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7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艇长46米)的玻璃钢扫雷艇;其后英国、意大利等建造的艇长60多米的扫雷猎雷舰艇;接着是意大利康蒂埃里·莫斯托尼公司采用凯芙拉纤维增强的先进复合材料建造的艇长40米的豪华机动游艇(这是当时用玻璃钢建造的最大游艇);到了1990年又下水了艇长43米的机动游艇,使其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机动游艇。在小型的钓鱼船、娱乐艇、赛艇等方面用玻璃钢建造的数量更多。因此,本文介绍的游艇工业和市场大部分属于采用玻璃钢和其它先进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建造技术、设计等方面均考虑玻璃钢及其它复合材料的特点。
游艇,作为一种水上娱乐器具是二战后才开始普及的,这比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海运商船队要年轻很多。不过,由于游艇市场和游艇工业发展特快,到了80年代中期,其销售额已接近海运商船的销售额。尤其是1988年,世界游艇工业产品(包括游艇及游艇上的设备)的零售额达到了25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可能超过当年海运商船(不计零售设备)的总销售额(估计其总价值只有200亿美元左右)。
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海运商船市场有了回升,每年的完工量在1500~1900总吨之间,估计产值达250~300亿美元。而游艇市场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受经济发展不景气和海湾战争以及有些国家的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有所下滑,世界平均每年产值(或游艇及配套设备销售额)约为200亿美元。所以目前的一般看法是:世界游艇市场的规模接近海运商船市场的规模。也可以说,游艇工业差不多占了整个世界船舶工业(民船、军船、游艇加配套设备)的三分之一天下。从这点可看出游艇工业和市场是船舶工业和市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某些地区游艇工业甚至成为支柱产业,倍受重视。
游艇的消费市场注意集中于发达国家或经济富有国家(含中东石油输出国)。其中,大的消费市场是美国,每年的销售额达150亿美元左右,其次是西欧诸国和日本,两者每年的销售额共约100亿美元左右。我国70年代的游艇,主要是供公园、人工湖及海边用的玻璃钢划桨艇、机动小艇和机动游览艇。到了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料加工、与外商合资、引进专家和外商独资办企业等办法,促进了我国游艇业的发展。到了90年代,我国游艇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游艇意识增强了。因此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事物和新变化:
①多个国际游艇俱乐部成立
首先,在大连成立了大连国际游艇俱乐部,接着是北京国际游艇俱乐部、秦皇岛国际游艇俱乐部以及广东境内的东莞、沙田等四个游艇俱乐部的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游艇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②举办国际游艇展览会
1996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船艇及船用技术设备”展览会,参加展览会的有中外100多家厂商,其中不少展品是游艇及其配套设备。这次展览会把国内游艇厂家聚在一起,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1997年4月又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船艇及船用技术设备”展览会,在上届的基础上,这届展览会更活跃,更有成效。
另外,1997年4月在大连也举办了“97大连国际休闲、娱乐、体育用品暨游艇博览会”。
在这些展览会之前,在上海曾举办过“国际休闲用品展览会”,游艇也是这次展览会的重要项目。在中国举办国际游艇展的成功,说明我国游艇业有了发展,是我国游艇史上的大事。
我国游艇业现阶段的出路是面向国际市场,因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游艇消费不会太多。现在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曾在1988年出口美国高达1.25亿美元和1.22亿美元的台湾和日本,1992年和1993年平均对美国的出口已分别降到2650万美元和4550万美元,原因是由于它们的劳务成本增加较大,使价格力降低。
近年来,由于玻璃钢游艇生产中有毒物质及劳动密集导致成本高等原因,台湾、香港等地的游艇厂商已出现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我们应当抓住时机慎重选择,利用这两地的资金发展我国玻璃钢游艇事业。同时瞄准市场需求,搞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疏通出口渠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力争把我国的游艇工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