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圈地?煤化工何去何从
2010-9-2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甲醇 煤化工 烯烃
9月12日,山东枣庄市政府与联想控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想控股将投资180亿元在该地建设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
根据协议,今后5年内,联想控股将依托枣庄的煤炭资源和现有的化工等产业基础,分两期投资180亿元。一期(2010-2013年)计划投资70亿至80亿元,将形成煤炭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烯烃下游延伸加工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二期(2013-2015年)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将扩大甲醇和烯烃产能,并与盐化工、生物化工相结合,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联想控股还表示,将在枣庄建立一家煤化工工程技术中心。
去年5月,国家将新型煤化工5类示范工程列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后新型煤化工一直被炒得火热,各地政府及企业对该产业的投资热情高涨,但如此大手笔而且又是来自民营企业的非相关产业投资,还是让人不得不对这个产业的吸金能力刮目相看。
“发烫”的煤化工
9月12日,联想控股与山东枣庄市签约的当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表示:“联想视化工尤其是煤化工为重点投资方向,并已开始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和战略性布局,将陆续开始密集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联想控股2009年的综合营业收入为1063.75亿元,与各大煤企相比,仅次于神华集团,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联想控股的这一记“非相关产业”重拳出击,惊动了业内的投资人士和数家媒体。“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接电话。”14日,联想控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5日,联想控股副总裁兼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表示,联想控股将围绕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精细化工领域打造新主业。
对于联想旗帜鲜明的一系列非相关多元化投资,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的就是为联想控股带来收益,“我们只看财务回报”。
这是煤化工产业在近年来引入各路能源企业的巨资之后,第一次从非能源行业的民企腰包中掏得数百亿元埋单。煤化工投资,炙手可热之势绝伦。
在西部煤炭供给区的晋陕蒙宁纷纷预热煤化工产业“十二五”规划吸金之时,东部煤炭调入区的东北、华东等也不甘落后,纷纷亮出自己曾是国家计划构建的“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的家底进行招商引资。在黑龙江,鲁能、中化、中煤、中电投、中国航天等先后奔赴当地投资煤化工。在山东,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已拥有以煤化工为主的各类企业180余家,其中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企业有5家,共完成投资170亿元。
“聚利”的煤化工
正如刘二海所言,联想投资非相关多元化产业,看中的是其“财务回报”。在联想180亿元的投资协议中,一期投资在2013年底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二期投资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
再翻一翻各地的煤化工产业规划账本,不难发现也是“利”字当头。
贵州省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出,大力发展煤化工将成为贵州今后工业发展的最大投资方向之一和最重要支柱型经济产业之一。到2020年,贵州省将建成14个煤化工重点项目,三大煤化工基地,规划总投资1230.6亿,预计建成后年销售收入为714.7亿元,年利税约为290.2亿元,年利润约为215.8亿元。
在各大煤化工项目的规划上,直接经济利益正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竞相追逐的首要动力,“煤化工产业利润可观”似乎也成了既定事实。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是,传统煤化工中焦炭、电石等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新型煤化工项目是否“挣钱”还不得而知。
不论是伊泰的间接煤制油,还是神华的直接煤制油,亦或包头的煤制烯烃,通辽的煤制乙二醇,至今尚无一家可以拿出足够的运行数据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目前处于微利状态。” 8月,在首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大会上,伊泰的负责人这样说。
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规划了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只看到国家鼓励发展煤化工的积极政策,却不重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只顾宣传煤化工的良好前景,却有意淡化工艺上的高能耗现状;只算项目的经济效益账,却不考虑如何减少碳排放。
“现有的一些技术路线,既不节能也不低碳,却名利双收。”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在与记者交流时直言不讳地表示,“长此以往,新型煤化工很难过得了低碳这道‘坎’,这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将造成国家巨额的投资损失和资源浪费,是大不利。”
业内担忧,联想控股作为一个示范项目外的企业,如此大手笔地涉足其中,似乎在预示着新型煤化工正大步流星地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迈进,而事实上谋布局、圈资源才是联想最关注的。
这种顾虑并非空穴来风。记者日前亲眼目睹在内蒙古的一家企业以配套其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为由,公然索要新的探矿权,对去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置若罔闻。
数度“被降温”的煤化工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热忱度相比,中央对煤化工的热度要低得多。
2008年8月,煤制油项目的地方审批权被直接收归中央。2009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指出要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单纯扩大产能的传统煤化工项目三番五次遭到明令禁止,年产60万吨以上的煤制烯烃项目也需得到中央批准。2010年6月,煤制天然气的地方审批权也直接被收归中央。
与中央一再紧收的态度截然不同,地方上项目的积极性一路水涨船高。
煤制油一经叫停,煤制天然气就遍地开花。近两年,有据可查的项目大约有30个,有的提出已经奠基,有的提出已经选好场地,有的提出已经签署战略协议。但是,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只有3个: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和内蒙古汇能,甚至连神华鄂尔多斯、庆华伊犁、中电投与新汶伊犁项目等都未到审批阶段。
在煤制天然气也被刹车之后,煤制烯烃便大有取代之势。仅6月以来,新曝光的煤制烯烃规划就有10个,其中企业包括中石化、山西焦煤、晋城煤业、伊敏煤电、上海华谊、联想控股和法国道达尔等。
6月初,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称,“十二五”煤化工的政策导向是限制。8月25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透露,“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区发展煤化工,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
而8月底,内蒙古一位相关官员却说:“目前,国家煤化工政策一直从严管理,我们希望不要一刀切,给内蒙古更多的权限,因地而异,增加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力度。”
这种上下有别的态度,预示着煤化工投资的未来战场,或将依旧硝烟弥漫,充满变数。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