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前景可观
2010-9-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键词: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报》对话了世界经济论坛可再生能源产业主管BusbaWongnapapisan女士,她为我们展望了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前景。
中国能源报:这次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增长,而当前可再生能源都是在政府的补助下才得以发展的,一旦减少或者中断补助,可再生能源产业就会萎缩,那您认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技术的不足,还是政策不到位呢?
Busba:的确,可再生能源要想得到大规模发展还要面临很多挑战。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都是该行业规模化发展所必须的,需要同时加以解决。技术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能效,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同传统能源相比在成本上更有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得越快,可再生能源行业规模化发展就会越快。电力储存和传输体系也要提高能效和变得更智能化,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性和变化性。
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和激励创新的融资机制,可再生能源将很难得到规模化发展。各国政府需要提供稳定、明确和长期的政策并保证来自私人的投资,让私人资本参与到研发和商业化初期。
中国能源报:现在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资助,那您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很多国家,比如欧盟国家和美国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走出经济低迷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您认为他们的模式成功吗?
Busba: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资源,环境变化威胁也是迫切的,如果我们现在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将来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把可再生能源融入到发展模式中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长期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各国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将无法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持续的支持。因此,私人资本的介入对很多可再生能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和私人资本的共同进入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在专业技术、成本风险收益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道路。
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吸取到很多教训,其中之一就是认识到绿色经济、增加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是重振国家经济的一个有效方式。很多欧盟国家,比如德国和希腊已经开始制定计划,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已经做出了必要的政策调整,来给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最后形成经济可持续增长并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局面。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努力要做,还需要政治上更多承诺,充足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更多财政注入。
中国能源报:那您认为在短期内,哪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得到大规模发展,是风能、太阳能还是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Busba:近些年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续下降,在短期内,陆上风电已经初具规模。REN21全球2010年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8兆瓦,较2008年增长41%,使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8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能源部门。从2004年到2008年,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容量以每年60%的比例增长。在2009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7兆瓦,使全球总装机容量达到21兆瓦。
其他技术,如太阳能聚热发电以及海上风电也有巨大发展空间,但这些技术仍然存在很多要克服的障碍。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只是一个积极因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其他元素,比如接入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传输和储存等方面都需要仔细地评估和考量。
中国能源报:目前达成一个全球范围内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还遥遥无期,那在您看来,这种法律的缺失会制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吗?
Busba:很多国家都承诺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他们都设立了较为宏大的目标。举几个例子,欧盟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到20%,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15%。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些国家是否有能力在机构上、财力上和技术上达成他们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不确定性就更大了。一个全球气候协议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成本是巨大的。如果由富国向穷国提供的全球气候基金能够到位,这项基金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基础和刺激。全球气候谈判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关键是,这样的会谈仍需要继续下去。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