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150次学术研讨会16日至18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来自美国、新加坡及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近50位专家围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郁铭芳、孙晋良、蒋士成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孙刚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与会专家通过对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研究的发展趋势、生物质纤维原料生态化制备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生物质纤维高效绿色加工工程化的关键技术等的深入研讨,凝练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构建产学研结合、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国家高效绿色生物质纤维工程技术布局提供参考;为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材料,并围绕新体系创建新型产业化技术及其集成化献计献策,推动化纤行业生物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纺织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会议围绕生物质纤维原料的生态化制备,生物质纤维的新型高效绿色成型加工,新型生物质纤维及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生物质纤维发展的必要性、前景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孙刚教授作了题为“天然高聚物和天然化学品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洪章作了题为“纺织纤维原料过程工程研究进展”的报告。我校材料学院王华平教授作了题为“生物纳米纤维素发展状况及趋势”的报告。此外,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杨一奇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程博闻教授、美国农业部西部研究中心格棱教授、青岛大学夏延致教授、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张建春教授级高工/少将、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向阳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张军研究员以及我校邵惠丽教授、张玉梅教授也分别就纤维素纤维、海洋生物质纤维、汉麻纤维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生物法联产生物柴油工艺和我国生物质纤维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前景分析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会上,与会专家通过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
“生物质纤维”将成为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会专家表示,由于全球石油资源日趋匮乏,作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我国化学纤维的产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有相应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生产发展和消费增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能替代石油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化纤原料的经济性日益显现,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纤维及材料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引领化纤工业发展的新潮流。
专家还表示,生物质纤维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环境友好”、“产品灵活多样”。“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是紧密结合国家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需求的一项重大课题,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生物质纤维”研究应注重产学研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专家表示,国内生物质纤维尤其是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有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从产品原料、开发和利用上进行全面规划。
部分专家建议,基于我国国情实际,我们应边研究边产业化,走多元化生物质能源发展之路。不仅要利用粘胶纤维等一些已经成熟的生物质能源技术进行产业化生产,更需要尝试进行新方法、新工艺的发展,多渠道开发生物质能源技术,提高竞争力,实际解决科学与工程的转化问题。
也有专家表示,在发展生物质纤维过程中,要引入全生命周期研究,进行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估,保证生物质能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在新能源发展战略布局上,明确对“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的定义和检测方法,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实施政策扶持和优先发展战略,尽快实现产业化,并得到国际认证。
专家强调,发展生物质纤维,关键是实现原料选择和可持续生产的衔接、相关技术与现有装置的衔接、产品与应用市场的衔接。在综合利用生化原料的基础上,研究生物质资源的前处理和制造化学纤维的过程;建立以天然纤维素原料为主的生物质转化的化工产品体系;实现高性能生物质纤维的开发,为产业化提供支撑。
专家还表示,发展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的基础研究需要多学科大合作,这一技术必然走集成道路,是中国纤维产业的创新机遇,是科学与产业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必须大力开展生物质纤维资源与前处理技术、新型生物质纤维技术、新型生化合成纤维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