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称为碳纤维的丝线,居然具有比许多金属更优越的性能,迅速在航天航空工业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像三明治似的塑料薄片,居然能像电池一样快速充放电,未来有可能终结当今的电池时代,彻底改变人们使用手机、汽车甚至着装的方式……
这就是神奇的新材料,在一项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变革背后,释放出巨大的威力。新材料产业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显著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不仅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被认为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如何加快促使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转变,为抢占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提供重要物质保障。
立足创新材料先行
在去年11月提出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中,新材料产业位列其中,由此新材料才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实际上,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材料项目就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今天的“863”计划、科技支撑(攻关)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等等,我国一直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地支持和引导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国新材料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有了显著增强,例如在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高温超导材料及应用等前沿新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获得了相当的地位。此外,我国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关键新材料研制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低成本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等,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过去新材料产业往往是被附属于各个制造领域而存在,例如光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附属于电子元器件加工制造业乃至于信息产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克健告诉记者,“这是由过去我国的工业制造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要制造什么样的装备,才决定了去研制什么样的材料,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这也就间接地导致在不少领域,我国由于基础材料工业的落后制约了下游产业升级发展。
因此,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为代表的多位材料领域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呼吁、倡导着“材料先行”的理念。在师昌绪院士看来,随着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期,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往往是其他领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一代新材料催生一代新装备”,“材料先行”已成为自主创新时期的重要特征,也彰显了立足自主创新、加大材料基础研究和学科人才培养力度的重要性。
如今,新材料产业单独作为一个专项其重要性被提升到战略层面,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一种重大转变。李克健认为,这正是“材料先行”思路的体现,新材料产业就应该走在其下游产业的前面得到独立的发展,然后自如地供下游产业选择使用,真正发挥出材料技术创新在自主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但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科研准备,工程化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关键共性技术和科研平台的搭建方面,则需要加大国家规划层面的投入和引导,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和资源上的优势作用。“现在我们将新材料提升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因此首先应该从国家投入上更加重视材料科学这门基础学科。”李克健说。
新材料领域门类繁多,所以国家投入和引导也不能是“撒胡椒面”,还得抓准关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引导方向,一是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重点突破关键品种和技术装备;二是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三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推动新材料产业与基础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四是紧紧围绕世界新材料科技革命发展方向,引导材料产业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