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多元化的进口之道
2010-8-2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甲醇 反倾销
进口甲醇既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反倾销的风险,石化企业应坚持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的策略。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了亚洲周边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上甲醇需求低迷,国外甲醇企业库存的积压使得其采取“去库存化”的操作,同时因中国市场价格相对偏高,需求相对坚挺使其成为国际供应商转移过剩货物的主要目标市场。2009年是中国甲醇进口市场创造历史的一年。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09年全国总进口量高达520余万吨,为2008年全国进口量的3.5倍,也远高于近几年的平均进口规模。进口甲醇已经从前些年的锦上添花成为国内石化企业重要的资源来源,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着金融危机后国内甲醇供应格局的变化,对于国内石化企业来说,进口甲醇既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反倾销的风险。
进口甲醇的两难抉择
2010年进口甲醇呈现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进口甲醇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进口甲醇面临着反倾销裁决,增加了下游客户断供的风险和反倾销关税的风险。
首先,国际大公司比国内工厂更具实力。尽管我国甲醇装置规模化程度不断上升,例如2009年20万吨/年及以上的装置数约50家,比2006年的12家增长了317%,但仍然远小于国际大公司。若以2009年供应中国市场的主要工厂为例,位居前6位的国际大公司的平均生产规模达到389万吨/年,而前6位的国内生产商的平均生产规模则仅为78万吨/年,前者是后者的5倍。
生产规模不仅带来了生产成本的优势,而且在资源的保障能力上也有更多调剂的余地。当甲醇价格停留在国内企业的成本线附近甚至跌破成本时,就可能面临2008年四季度的情况,即出现国内工厂开工率大幅降低,随后收缩销售半径,使得华东、华南的下游客户不得不以进口资源替代。因此,国产资源的稳定性已经影响到下游客户的信心。
其次进口甲醇具有较强的原料成本优势。国内甲醇生产原料主要有煤炭和天然气,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装置产能在2009年占总产能的66.6%,天然气制甲醇占到20.7%,焦炉尾气制甲醇占到11.8%。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例逐步增加,特别是在加大引进海外气源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调整并逐步到位是必然的。同时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钢铁、水泥、发电、有色金属等主要产品对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因此煤炭价格上涨也成为必然趋势。本来国外工厂就拥有明显的原料成本优势,而国内煤、气价格上涨会使甲醇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会进一步显现进口甲醇的成本优势。最后对中国市场而言,甲醇从西北部运输到华南、华东,还需要面对较高的运输成本和充足的运力等考验。因此,进口甲醇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
进口甲醇又面临反倾销的裁决。虽然2009年中国甲醇产能相比2008年增加了23%,但产量同比却出现负增长。国内甲醇企业大面积亏损,中国甲醇的供应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应国内甲醇生产企业强烈要求,商务部在2009年6月24日发布2009年第35号公告: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口甲醇随时会面临反倾销的裁决,而上述国家是中国进口甲醇的重要资源地
在商务部展开调查以后,2009年下半年开始,来自于上述国家的部分供应商已经调整了对华出口策略,逐步地减少出口数量,客观上增加了国内下游客户进口的难度。商务部6月23日刚刚发布了2010年第38号公告:鉴于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将进口甲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至2010年12月24日。
进口甲醇既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又面临着反倾销裁决的不确定性,商务部的最新公告使得进口甲醇继续成为国内客户的两难选择。
多元化的进口对策
进口甲醇既要满足经营规模的增长,形成国内资源的有益补充,又要合理规避反倾销风险,如何能做到两全其美?多元化成为石化企业的最佳选择。
坚持进口资源与国内资源相结合的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0年是国内大部分甲醇装置集中投产的高峰期,中国甲醇产能扩张速度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中国甲醇产能已占到全球的38%,预计2010年全国产能超过5000万吨,达到5100万吨左右。尽管国内工厂的平均规模较国外小,原料成本高,但其中少数工厂仍具有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实力,因此要同样重视与实力较强的国内工厂的合作。这样既能使价格倒挂时能补充到足够的国内资源,也能有效解决反倾销成立后产生的资源紧张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提供快速和便捷的物流服务。用国内资源主要解决华北、华中地区的需求,而用进口资源主要供应华东、华南的需求,实现甲醇物流的最优搭配。
坚持远洋资源与近洋资源相结合的策略。
由于中东国家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国际大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产能,具备了全球竞争能力,是重要的甲醇资源基地,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也要重视近洋资源。因为远洋运输多租用4万吨以上级别的船只,目前国内具有接卸条件的化工码头屈指可数;而近洋资源运输船舶较小,多租用2万吨以下级别的船只,在接卸港口上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运距也更短。因此,远洋资源与近洋资源相结合的策略既能满足资源规模的要求,又能提高资源供应的灵活度,同时可以在具体进口国家上进行选择,避免都局限在已列为反倾销调查的范围。
坚持国际化经营的策略
首先,石化企业应该继续坚持统一对外、集中采购的思路,最大程度地提高采购规模,增强谈判实力,避免分散和多头对外,以创造良好的内部资源、物流的优化配置等基础条件。其次,要坚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将人民币业务与美元贸易业务相结合。既能在正常贸易条件下获取充分的进口资源,也能在反倾销成立时采用转口贸易等方式,有效化解特殊贸易环境的风险,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配合,取得更高的效益。在对外具体谈判中要做到长期合同与短期现货合同相结合。长期合同保证优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也能提高操作效率。现货合同则能在市场下跌时降低库存,减少跌价损失,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例如,今年2月份以来,甲醇价格一路下跌,且进口现货价格基本略高于同期国内市场价格,因此真正进口进行人民币销售的企业都发生了较大的亏损,而以长约进口价格采购后以美元形式进行销售的企业则实现了较好的效益。
目前,全球甲醇产能中约有2400万吨的备选目标市场是中国,而中国甲醇产能也已占到全球的38%,具备了实施多元化进口策略的客观条件。石化企业只要能在实践中坚持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的策略,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就一定能不断扩大经营总量,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