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业兴起研发热潮
2010-8-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工程塑料 注塑机
和许多跨国塑料生产商一样,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发工作被转移至亚洲,泰科纳工程塑料公司公司(TiconaEngineeringPolymers)也开始显著加强其在中国的研发活动。
泰科纳预计将于12月在上海建成一座400多人的开发中心,通过新添置的挤出生产线、模塑设备和其他能力,将使其研发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业内管理者及分析师们认为,这一投资和其他同类项目正掀起扩大在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上研发能力的趋势,因为这些经济体正在努力摆脱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力中心形象,向产品设计及开发重地转变。
中国正在显现出这些迹象。迄今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之上的,但如今正在悄然出现变化,即便这些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比如,据美国化学协会(ACS)下属的研究数据库提供机构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称,中国的化学发明专利申请量在2009年位居全球第一。
据位于上海的外资调研公司Research-Works公司的分析显示,中国对研发的投入—包括外资企业在国内的研发投资—正在不断增长中,今年的GDP占比有望达到2%,高于2000年的仅1%。
Research-Works公司说,即便如此,中国的研发投入GDP占比仍低于日本(3.3%)、韩国和美国(2.6%),但高于欧盟国家。
当然,投入的资金是不会自动转化为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只是小事,单单投入金钱不一定能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和有助占领市场的创新产品。
但通过对国内外行业官员的访谈可以发现,各企业都在普遍加强在华研发活动。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就在上月宣布了在上海新建研发中心的计划。
对泰科纳公司来说,在上海新建开发中心是因为其客户在新部件设计工作上的“重心”正在朝亚洲转移。
“我们深信,我们必须在客户从事大部分技术开发工作的市场上建立起研发能力。”
总部位于美国肯塔基州Florence的泰科纳公司总经理RoelandPolet说:“欧美是我们历来的研发重地,但现在我们100%确信,新的零部件及系统的设计重心已逐步转移至亚洲,且这一趋势在今后将继续下去。”他说:“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亚洲。”
Polet说,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从生产导向型经济体向开发、工程和生产综合性经济体转变。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中。”
他说,对泰科纳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要开发适合亚洲市场特定需求的产品,而不是把其他市场上现成的产品引入中国,他认为中国在汽车等市场上蕴藏着可观的增长潜力,目前中国产汽车所用的工程塑料要比西欧车型少25%。
国外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在中国的研发。据Research-Works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在2000年时只有100家外商投资的研发机构,而今已超过了1600家。
在欧盟中国商会于2010年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受访的500多家欧盟企业中,有26%的企业在华设有研发中心,比2009年的17%有所提高。
虽然这一数字可能因每年受访对象的差异而有所偏差,但该商会的官员认为,这反映了随着企业设法推出迎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在研发上的本地投入有所增加。
一位塑料业分析师说,中国企业在研发上也不甘示弱。
曾在陶氏公司任管理职务、现任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城的咨询公司RobertEllerAssociatesLLC公司亚太区副总裁的RogerYoung说,由中国政府出资的研发机构正在“大力推进各项研发计划”,而诸如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充分利用可用资金,在高级材料等领域进行研发。
Young说,低成本优势,加上大量大学技术类毕业生走上社会,正在推动着在中国和印度研发规模的加大。
以中国塑料添加剂生产商山东日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对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从2003年的1%提升至2007-2009年间的3.5%,这家位于山东潍坊的公司的研发高级副总裁ThomasSaloom透露说。
日科由美国经销公司PerformanceAdditivesLLC公司持有部分股份。Saloom同时兼任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Yardley的PerformanceAdditives公司的执行副总裁。
他说,日科看到了在华研发带来的成本优势,希望使其研发工作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Saloom说:“相比日本和欧美等更成熟的市场,我们知道日科正处于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始终设法避免重蹈这些国家曾走过的弯路,比如定价过高,不愿变革,重心过高和无法迅速适应。”
咨询公司Research-Works公司认为,虽然在华进行的一些研发是否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尚不确定,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到2020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将增至2.5%。Research-Works公司拒绝提供其调研报告的副本。
有些管理者则对中国塑料业是否在研发上走对路心存怀疑。
中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商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管理者HelmarFranz说,中国企业缺乏欧洲的塑料加工商、机器生产商和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起的十分重要的紧密合作关系。
身为总部位于宁波的海天集团执行董事的Franz说:“我们将这一关系称为‘成功铁三角’,而在目前的中国显然还不具备。在欧洲…加工商、原料供应商和机械生产商三方紧密合作,最终开发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Franz说,在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的产品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了复制竞争的驱使,而不是注重与客户交流和预测未来需求
在2005年进入海天之前曾任德国塑机生产商德马格塑料集团CEO的Franz说:“中国机械行业的创新推动力主要是竞争,而不是客户。他们看到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然后效仿之,认为这么做就能提升竞争力。[但]当他们再次关注竞争时,会发现现在做的这一套又落伍了。”
他说:“若想领先于市场,就必须高瞻远瞩,你需要与客户直接交流,对他们未来的规划和项目做出预期。”他补充道,这也同样适用于和树脂供应商的接触。
然而Franz也表示,他相信中国的塑料机械行业正在缩小与欧美和日本的技术差距,原因之一是发达市场企业在经济危机期间被迫缩小了研发投入。
据总部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咨询公司美国化学市场资源协会(CMRI)会长BalajiSingh称,虽然有些领域的研发工作正在势不可挡地向发展中地区转移,但美国、日本和瑞士等国家仍将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以及生物材料等新技术的创新上占据领先。
他说:“塑料行业是从40多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如今基本上已趋于成熟了。在研发上出现全球性迁移也是必然的。”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