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重化工利益 忽视民众安全
2010-8-10 来源:大洋网
关键词:化工企业 石油泄漏
对话人物:金凤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国土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为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对话动机:大连石油泄漏、南京工厂爆炸、吉林上千只化工原料桶漂入松花江……最近,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中国的化工安全到底怎么了?接二连三发生的化工事故又与两万多家化工企业的布局有何关系?请看本期公民观察。
主要观点:化工产业在高速发展中,侧重经济利益而忽视选址规划,致使一些企业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但对GDP的追求,让一些地方政府在化工利益和民众安全之间选择了前者。
精彩言论: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整个城市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化工企业的搬迁需要费用,有时甚至是高昂的费用,所以地方政府并不积极,拖到后来往往就是维持现状。
化工企业与居民区交织形成安全隐患
主持人:最近,“7.28”南京爆炸等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我们的化工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金凤君:化工产业是我们国家工业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很快,企业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6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28000多家。但在高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侧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防护和选址规划,致使一些化工企业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7.28”南京爆炸事件就反应了这点。
主持人:这种布局上的不合理,是怎么形成的?
金凤君:在早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化工企业的选址有严格的规定,要遵循一定的布局原则,比如远离城市,远离水源地,也要照顾到职工的生活,所以大多修建在城市的郊区。但近些年城市扩张非常快,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在扩张的过程当中,原来的郊区被纳入到市区之内,新建的居民区就与化工企业相互交织在一起。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除了化工产业有这个问题之外,还有很多产业也有这类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跟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分不开。
主持人:都是这种情况吗?
金凤君:当然不是。还有一些化工企业原来布局是合理的,不过当时规模比较小。但随着它的扩张,体量变大了,生产多种化工产品,风险性也随之增加,布局就变得不合理了。动态的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的功用有了冲突了。这类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是比较多见的。
最后还有一些化工企业,布局本身就不合理。刚才说了,过去30年,我国化工企业的数量翻了一番,在新建的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选址上就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安全,或者至少说没有严格遵循,找个便宜的地一建就起来了。这既与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有关,也和一些地方政府审批、监管不力分不开。所以说,目前化工企业布局上的不合理,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跟当下的现实有关。
追求GDP,地方政府重视化工利益忽视民众安全
主持人:对于城市扩张与化工企业布局的冲突,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金凤君:这30年是我们国家城市化最快的阶段。但另一方面,化工产品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都不能或缺的。所以即便化工企业交织在居民区中存在巨大的风险,也不可能一关了之。最好的做法就是搬迁,再往更远离市区的地方搬。
北京、上海、天津这类大城市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都提出城区“退二进三”,让第二产业退出去,用第三产业来替代。比如北京原来的焦化厂,就搬迁到城外去了。现在北京四环内几乎没有大的工厂了。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整个城市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化工企业的搬迁需要费用,有时甚至是高昂的费用,所以地方政府并不积极,拖到后来往往就是维持现状。这次南京“7.28”爆炸中涉及到的几个企业就是这种情况,计划搬迁,但还没有搬,不料就在这个期间悲剧发生了。
应该说,有些地方政府对化工企业与居民区交织的危险是很清楚的,但由于对GDP的追求,在化工利益和民众安全之间选择了前者,把市民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主持人:那么对于仍留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政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金凤君:按道理,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尤其是安全监管,还应该对其周边的地块用于建房的慎重审批。化工企业自身也应加大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但现实情况是,不论是监管,还是防范都做的很不够。
主持人:对于搬迁出去的化工企业呢?
金凤君:在布局上,最近十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像分散性的布局,国家已经不提倡了,而是让这些企业向规划的园区集中,这样污染物好处理,风险好控制。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另外,国家在准入上也更严格了,有环评,有严格的产业目录引导。应该说,这都是进步。
主持人:我们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化工企业的布局——尤其是离居民区的距离——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金凤君:有的。在国家出台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企业建设的相关技术规定里面,对化工企业的布局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化工企业离居民区的距离不一样,分得很细,有的是一公里或几公里,有的几百米,这要根据企业不同的性质、规模来区分。有的危害比较大的,中间还要求建隔离带,这个隔离带是绿地或是其他的,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外国产业转移加大国内环境安全压力
主持人:对于当下频发的化工事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尽力避免?
金凤君:我认为这类企业首先要做好科学的规划,这包括从经济、环境、安全角度来讲要选择好合理的区位,这是前提条件。
第二,对化工企业进行严格的准入,这类企业有不同的技术或者不同标准的技术,假设我们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能它的风险就比较小一些。
第三,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你要不监管就容易出问题。
第四,企业自身要加强防范设施和防范能力的建设。
四个方面,必须同时做,必须是“组合拳”才起作用。这里既有企业的责任、公众的参与,还有政府管理的完善,只有这样,化工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主持人: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中国的很多化工企业是外资企业。这是不是也增加了风险?
金凤君:这是肯定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有些产业转移就是发达国家把一些低端的、重污染的产业往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西方的化工企业利用中国宽松的监管标准,把工厂转移过来,而我们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在招商引资当中会放宽一些准入的政策或者放松环境的监管,加大了我国环境安全的压力。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