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能源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一向被视为前景看好的绿色产业。而今,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生产正遭受污染质疑: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多晶硅的过程耗能高,随之产生的大量有毒副产品四氯化硅难以回收处理。
“太阳能发电的前景很好”,费维扬院士称,一个标准的商业化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可将12%—18%的太阳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而高端模型效率可达20%以上。虽然目前“发电技术不够成熟,成本比较高”,但费维扬表示“在未来10年或20年内光伏电池成本可能下降到目前的十分之一”。
“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非闭环的所谓改良西门子法的厂家生产多晶硅,不仅能耗高,而且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王占国院士为此感到担忧。而目前大部分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是后者。费维扬院士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太阳能生产厂把大量废物留在中国,污染比较严重。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
根据《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太阳能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要不低于98.5%、99%、99%;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要改变这种现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设计应该从整个产业链入手,才能解决在生产多晶硅环节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重大污染的问题”,在韩天恩看来,从整个太阳能产业链来看,太阳能是没有污染、低耗能的,但是生产环节却是高污染和非低碳的,因此最后使用环节的国家就应该对生产材料的国家进行补偿,并要求补偿的资金必须用于解决多晶硅生产的污染和高能耗上。只有建立了这种机制,才有资金投入到解决多晶硅生产环节的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