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上石油污染防治:世界难题
2010-7-21 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海上石油污染防治 溢油鉴别技术 荧光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红外光谱法 

7月19日,从海上眺望,大连新港“7·16事故”现场方向仍有黑色烟雾冒出。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处置难度仍然较大。

  ●我国针对海上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影响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各国都在积极努力,但很多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

  “明火全部扑灭,清污紧张进行”经过3天的紧急扑救,16日傍晚发生的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灭火工作今天已经进入尾声。然而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处置难度仍然较大。大连“7·16”油管爆炸事故发生后,海上采油与海上石油运输的生态风险,又一次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如何降低海上石油污染风险?海上石油污染发生后,应该如何清理?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对海上石油污染怎么分级和鉴定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据环境保护部应急专家组成员、化工专家李政禹介绍,国际上,对溢油的规模和所需的资源进行了分级,一级指能够通过使用该地的溢油反应资源加以处理和控制的较小的溢油事故;二级指需要地区内其他溢油反应资源协助处理和控制的较大型的溢油事故;三级指需要国内甚至国际溢油反应力量协助处理和控制的大型或灾难性的溢油事故。我国的“溢油级别”则按照溢油量进行定位,小型溢油指溢油量10吨以下;中型溢油指溢油量10—100吨;大型溢油指溢油量100吨以上。
  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赵如箱告诉记者,船舶溢油事故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油源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普遍采用的溢油鉴别技术有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十几种鉴别方法。国际海事组织曾向各缔约国推荐了四种规范的溢油源鉴定方法,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全面掌握了四种鉴定方法。比如我们掌握“油指纹”技术,能够从采样到的污染海洋的原油中,与运输船只进行比对,进而查清是哪一艘船只发生了原油泄露。另外,我们还掌握了“油漆指纹”技术,因为船只发生碰撞后,船体上的油漆会进入海水中,对这样的油漆进行采样分析后,也可查出肇事船只。对于国际上比较先进的“DNA标记”技术,我们也在追踪和跟进;DNA标记法是把人工生成的具有唯一代码的DNA标记添加到油中,发生溢油事故后,只需通过检测DNA代码就可确定溢油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与近海环境研究室原主任赵章元向记者介绍说,遇到海洋溢油的事件,一般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布设围油栏,防止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在将海面的污染区域围起来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出动清污船只,利用吸油器和吸油毡清理油污,等于就是把这些石油抽出来,但这样做肯定是抽不干净的,只能说尽量把损失降低。大连海域的漏油主要是采取机械回收,这是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一种方法。机械回收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然后将“撇油器”也就是油水分离器放到水面上,利用油和水不同物理机制将两者分离,然后通过水泵抽到存储舱,达到一定量后转到岸上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到海里,油则回收。浮在海面上的油污一般比较好清理,但海水下层的油污因为会在海浪的震荡下形成较难清理的乳状液油污,这就需要第三步,用专门的破乳剂使得油、水分层,然后再加以清理,也就是用一些消油剂,将污染物彻底分解。

  需加强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方法研究

  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唐再林表示,一个灾难发生后,还应当大力发动当地公众的力量,全社会一起想出些快速反应的方法。
  有一些公众,就提出了很有趣的发明。比如对于海滩的污染处理,英国一位农场主曾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质量多15倍的石油。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污最为有效。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当地环保志愿者用废旧丝袜装上收集来的毛发,用来围堵海岸边,可以吸附清理海面的油污。还可以利用玉米叶编成辫子型,利用现在嫩玉米上市,将收集的玉米叶晒干,编成辫子型,围在海岸边,吸附海面残余油污,防止油污粘附在沙滩上。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认为,由于管海事的不管海洋生物,管海洋生物的很少参与海事,导致我国在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国际上都有哪些清除方法

  海洋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在此次大连“7·16”油管爆炸事故处理中,消防员奋战20小时将油罐险情扑灭。随后辽宁海事局总共布置了约9000米的围油栏,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区域扩大。围油栏是一种漂浮型隔离装置,能够将泄漏的石油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的风、波浪和水流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围油栏的拦截效果。
  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和放任。但是,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破坏性也非常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关部门还讨论在海上修建一座“障壁岛”,以阻止墨西哥湾浮油靠岸。根据修建计划,“障壁岛”高约1.8米,长约60米,建岛泥沙将从海底挖掘,工程预计耗资3.5亿美元。
  清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终困扰着人们,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各种技术,力争早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很多方法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如有的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学家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还有的科学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这些技术还未成熟,离大规模投入实际清理泄漏原油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