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连油管爆炸调查:四年前曾被环评点过名
2010-7-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储油罐 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每次风险排查都是一次排雷

    因为大孤山半岛化工和石化行业云集,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环境评价中心教授张树深和同事郑洪波还编制了大孤山半岛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
    “大孤山半岛区域规划环评,当时提到了很多环境风险排查的企业,只要是化工企业,每一个项目都做过专题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郑洪波说。
    大孤山半岛区域规划环评不公开,外界无法知晓这个区域还有哪些环境隐患,仍然只能从2006年环保总局的点名中“窥斑见豹”。
    例如,位于大连新港东南侧,与此次爆炸一路之隔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连石油化工公司国家石油储备大连原油基地工程,也被称为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深度不够,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考虑到项目发生原油池火灾时,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企业需要在后续项目实施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强化风险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治和杜绝项目发生大规模的原油池火灾事故”,环保总局的意见称。
    此外,国储项目还要求“按最大可信事故设置防火堤和围堰,确保原油不外溢。并设置足够容积的消防废水池”。
    毗邻该地区的另一项目——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0万吨/年加氢裂化及其配套项目,也被称为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深度不够, 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要求补充整改的条款近10条,其中包括“按最大可信事故设置防火堤和围堰”。
    张树深告诉记者,做大孤山半岛的区域环评也很复杂。根据风险企业做一个详细的评估,模拟各种分析着火爆炸,甚至是爆炸是否会引起连锁反应,对大连市区会不会有影响。
    化工类企业包括仓储油,爆炸是重点防范的风险,包括新港新30万吨油码头附近也有一个老的油码头,文化大革命前就运行,30多年一直没有发生过问题,从来没有发生成规模的漏油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现在要把这些事故都预测到,也是行业和环保系统研究的目标”,张树深说。
    据他介绍,一般做这种石化类的环评报告书,都是根据国内外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事故发生概率,如果太大,国家都不能批,但有些事故是不可预测的,如果能预测就把电关了,把油关了。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发生事故,有没有应急对策,应急对策有没有效,这是比较重要的。”
    比如当时的大连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港址变更项目环评报告也考虑到了陆域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污染的风险,因此提出了围栏围堵,喷洒吸油剂,和吸油船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在这次事故抢险中被用上了。

    石化突进下的生态之压

    此次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石化产能过剩下突进的狂潮。为此,环保部还特意组织专人针对几大重点沿海区域五大产业战略规划环评,其中重点产业即为石化。
    “这个问题没什么好怀疑的,那么多石化项目,放在哪里都是环境风险很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毅是环渤海地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技术负责人。
    刘毅说,比如整个渤海地区,石化项目如果集中在一两个区域无可厚非,美国的休斯敦石油化工的基地,规模比我们任何一个基地都大,但是美国全国就一两个石化基地,集中布局。而我们很多地方规模都增长得很快,这就不是集中的发展,就变成分散的发展。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实施技术方案》(下称《方案》)就称,大石化的冲动不仅海西区。
    《方案》称,今明两年中国新增炼油能力5350万吨/年。其中新建投产项目新增炼油能力2200万吨/年(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年),扩建项目新增炼油能力达3150万吨/年(中石化福建、中石化武汉、中石化长岭、中石化天津、中石油抚顺、中石油独山子等)。届时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3.8亿吨/年。
    方案称,“上述区域的很多地方尚未摆脱传统的发展思路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各地均以临港产业为发展重点,产业发展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有限的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面临着巨大压力”。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