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时监控—成为科学仪器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
物联网农业领域的应用,感知是一方面,信息监控又是一方面,同样需要科学仪器发挥作用。当监控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仪器能向智能信息系统或管理人员提供实时数据信息,引导适时采取调控措施。例如在集约化奶牛养殖场中,可以利用RFID对动物个体身份进行识别,提供个性化饲养、动物生理与健康信息自动监测与智能管理决策等服务,达到科学饲养与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3)应用需求—农畜水产品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离不开科学仪器
从作物生长的农田土壤环境、地表与地下水环境、光热、气候,作物苗情到生物环境控制与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处处离不开科学仪器的主导作用。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人们关注健康,关注食品安全,关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因此对快速、低成本检测与仪器仪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农业应用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与产业技术发展,要靠半导体、芯片技术、光学与电子科技、材料科学和先进精密制造创新的支撑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要靠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在应用层面上要靠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我国农业应用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需要农业生物科学家和工程科学家的协同努力,这是必然的趋势。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将成为创新推动仪器仪表科技进步培育新兴产业的驱动力。基于信息和智慧管理好复杂的农业产业系统,解决好农业领域面对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农田耕地等级检测、土壤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的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都将对信息感知装备与仪器仪表产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汪懋华院士简介
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本科,1962年6月获苏联技术科学(电气自动化)副博士学位。1991-1992年间受国家教委选派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国际性研究生院)任教。曾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国际农业工程协会农村电气化与能源分会副理事长;荷兰Elsevier 出版社“计算机与电子学农业应用”、英国“食品控制”,“欧洲生物系统工程”等国际学术刊物国际咨询编委,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农业工程与装备专业组副组长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专长于农业装备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农业应用电子技术与信息化、农业生物对象模式识别、基于3S 技术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及智能信息支持技术研究。本人研究团队近期工作主要集中于:“农田土壤理化环境信息快速获取”、“农村饮水水质快速检测”、“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动物疫情疑似症状快速检测”、“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农业装备智能信息技术研究”等。2007年被遴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