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问题重重的欧洲,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全球经济发动机的美国。6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美国5 月销售额环比下降1.2%,意外地低于市场增长0.2%的预期,同时4月的这一数据向上修正至0.6%,高于此前的初值0.4%。此外,6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增加43.1万个,为2000年3月以来的单月最大增长;总失业率略低于上月的9.9%,但仍保持在9.7%的高位。不过美国5月就业岗位出现增加,但主要是因为美国统计部门全国人口普查扩招41.1万临时员工,并且新增就业岗位数仍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51.5万个。分析以上数据后,笔者认为:美国5月的经济数据在向我们表明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不会像想像中的那么顺利,如果联系上欧洲,那么这种不确定性的预期会更加强烈。首先,美国经济赖以“生存”的消费必须要以就业数据做保证。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高失业率一直是美国政府关心的头大大事,但是一直都无法有效解决,尽管通过增加临时岗位等方法短期略有成效,但这并不能为消费和经济复苏带来持续性的支撑,这点从5月的数据上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其次,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也是造成5月消费数据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4月底,美国房地产首次购房退税政策的到期导致了5月消费数据出现了下滑。其三,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家庭的负债表受到严重冲击,消费信贷一直未见起色,这样也导致了信贷本身对于消费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对消费没有起到真正有效的拉动作用,这也是消费数据未能持续好转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一旦后续经济刺激政策出现真空,而消费信贷又尚未好转,高失业率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将是最大不确定,甚至是致命的。而5月就业、消费数据出现的不利变化也很有可能就是经济复苏不确定的拐点。总的来看,笔者对于下半年的全球经济情况持谨慎的态度,而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也同样是谨慎的。
央行“话外有音”,美元上涨应未终结
6月19日晚,央行网站上发布了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文章,该文表示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从文中透露出的信息看,一方面,央行通过强调当前国内进出口渐趋平衡,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的现状,似乎在暗示人民币短期不具备升值的条件和环境,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考虑到近期国外经济环境出现的一系列不稳定状态,就能更加印证这个观点。另一方面,从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的立场看,笔者认为:这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或许是央行对于当前外部经济环境、金融市场谨慎的一种态度,更是揭示国际金融市场仍有大幅波动风险的一种判断。当然,如果单从美元走势上去联系的话,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和判断,因为由于欧洲危机的不确定性,美元避险资产作用还将持续,其中期上涨的格局依然还未结束。另外,如果以美元上涨还未外界作为判断依据的话,那么商品的下跌趋势同样还未完结。
龙头趋势未完,淡季PTA不能独善
商品市场目前整体趋势向下,以龙头原油和伦敦铜为例,分别出现了下跌,这标志着未来市场重心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逐级向下的状态,尽管期间或许会有多次出现脉冲式快速反弹的机会,不过跌多涨少的特征决定了整体向下的市场方向。PTA作为高利润、高开工率、高库存的“三高”商品,进入传统淡季之后所面临的压力更是巨大。由于上游PX产能大量过剩,导致PTA的生产利润一直处于1000元/每吨左右的高位,而高利润也导致PTA装置的开工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另外由于去年火爆的上涨行情,交易所的仓单也一直都处于历史高位,对于盘面压力较为明显。也正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导致PTA在传统淡季周期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旦市场整体向下,PTA必然不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