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们拿什么抗衡中东国家的甲醇
2010-6-11 来源:中国化工网
关键词:甲醇 催化剂 聚结式甲醇分离回收系统

    对方:催化剂寿命达5年  我方:催化剂均寿2年多

    装置的大型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一大了之”。青海格尔木炼油厂就遇到了令他们头痛的问题。该厂工程师陈向平告诉记者,2006年他们厂建设了一套年产30万吨的甲醇装置,以天然气为原料,4年开下来,最感头痛的是催化剂寿命短。催化剂的供应商保证,只要合成气中硫含量控制在0.1ppm以内,催化剂寿命保证可用3年。但尽管他们已经把硫含量控制在0.1ppm以内,而催化剂的平均寿命只有1年多,4年下来已换了3次催化剂,不知问题在哪。
    针对陈向平提出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房鼎业教授和湖北化学研究院净化部李木林经理提出了两点改进意见。一是改间断、定时的硫含量检测为连续检测,测出一个累积值。估计这套装置的脱硫还是达不到小于0.1ppm的控制指标。二是要增加催化剂装填量。目前格尔木炼油厂的催化剂装填量是31立方米,催化剂装填量一般要达到每10万吨产量配17立方米催化剂的标准,该厂30万吨产量只有31立方米的催化剂明显偏少。而该厂合成气空速达到2万/小时,生产强度大而催化剂量少,就容易造成催化剂硫中毒。
    比较我国与中东地区甲醇装置的生产数据,可以发现两大差距:一是催化剂寿命短;二是循环比高。中东甲醇装置的催化剂寿命一般可达5年,目前国内平均不到3年。催化剂寿命短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据企业反映,一个百万吨规模的甲醇企业换一次催化剂及开停车一次的损失约1亿元。中东建设的鲁奇、托普索、戴维公司甲醇装置的循环比,分别为1.63、1.9、1.79,而国产装置的循环比高达4~5。催化剂寿命短、循环比高,必然带来生产能耗高、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技术创新联盟已经针对国内甲醇装置存在的这两大差距开展了工作。西安海祥洁净技术工程公司开发了聚结式甲醇分离回收系统,已在国内多套甲醇装置上应用,可提高甲醇产量约20%,降低了循环比,节约循环压缩能耗。国内南化集团研究院、四川天一公司、西北化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都加大了长寿命耐硫催化剂的开发研制。湖北化学研究院开发了深度脱硫净化技术,在甲醇装置应用后,可使甲醇催化剂延缓硫中毒,使催化剂寿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前两年,占国内甲醇、合成氨催化剂大半市场份额的南化集团催化剂厂卖给了美国安格公司。此举令不少业内专家扼腕。如果让国外公司控制了我们某个行业的催化剂技术,就无异于让外国公司卡住了我们这个行业的脖子。专家叹惜,我国催化剂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