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与现在生产粘胶的主要原料——棉短绒和木材相比,蔗渣作为粘胶原料具有哪些优势?
郭合信:木材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而且其用途十分广泛,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棉短绒是棉花籽上的一层短小绒毛,每年可收一次,但它也有多种用途,例如制作炸药包装物,高级纸张等。而甘蔗是一年生植物,榨完糖后,完全是废料,现在处理方式多是被糖厂烧掉。甘蔗渣来源丰富,而且集中在糖厂,其数量十分巨大。例如1998年,我国甘蔗总产量为8348.8万吨,蔗糖产量770.1万吨,这么大量的甘蔗榨糖后的蔗渣也有几千万吨,且都集中在糖厂内,如果全部用于制作人造纤维,产量可达千万吨,数量十分巨大,而且是废物利用。
主持人:以蔗渣浆粕生产国内第一批富强纤维,其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郭合信:1966年,我们把蔗渣浆粕用于制作富强纤维,即现在所称的高湿模量纤维。主要技术有三个方面,一是浆粕和粘胶中纤维的分子量(聚合度)要比普通粘胶高一些。二是粘胶的粘度与成熟度比普通粘胶要高很多。三是纤维成形的凝固浴液中,硫酸、硫酸锌与硫酸钠的组分与普通粘胶也不同,其他方面与普通粘胶纤维没有太大差别。
主持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纤维,在国内外有哪些反响?
郭合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省共利用蔗渣浆粕生产富强纤维达8000多吨,其产品质量基本上达到今天的高湿模量纤维指标。比如国家标准规定高湿模量纤维干强、湿强、勾强分别为3.3g/d、2.5g/d、1g/d,蔗渣浆富强纤维分别为3.4~3.8g/d、2.45g/d和1g/d。
当时在全国粘胶纤维质量评比中,富强纤维获得全国之冠,因此,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技大会奖”。国际上,越南、朝鲜、拉丁美洲等国家多次派领导人及技术人员到广州考察学习,认为这项技术是世界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