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改善 原油期货转向反基差格局
2010-3-19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关键词:原油 石油
自2008年9月全球信贷危机爆发以来,WTI原油价格一直处于正向基差状态,即,期货远月合约价格高于近月合约价格、期货价格高于现货(反向基差则相反)。但近来这种结构却正在发生转变,随着次月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月期货合约价差不断缩减,近高远低的油价曲线正变得平缓,我们预期2010年中期WTI原油有望转变为反向基差。正向基差向反向基差转变,反映出原油库存正在下降以及全球经济展望稳步趋好。
由Kaldor和Working提出的“库存理论”认为:对于可储存的商品,库存是导致现货/期货基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并可以解释商品期货价差排列结构。在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由于仓储成本的存在,商品的现货价格应该小于期货价格(包含仓储成本),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小于远月合约价格。然而,若库存逐步减少,便利收益将增高,一旦便利收益超过仓储成本,那么支撑远期合约价格偏高的条件就不复成立,商品价格的基差结构亦将改变。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OECD国家石油库存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份超预期下降,平均每个月下降水平超过5年平均水平2500万桶。按此趋势发展,2010年中期,OECD国家石油库存可能由当前的26.8万桶滑向其10年平均水平26亿桶。随着原油库存减少,现货生产商、消费者以及炼油厂持有原油库存的收益逐步超过仓储成本,基差结构因此发生改变。
库存降低,正向基差向反向基差转变,近月合约波动性将高于远月,现货价格波动高于期货价格波动,这反映出供需基本面良好,而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前景趋好已成事实。
近期,有更多迹象表明全球经济活动持续改善。美国的经济周期已开始上升。对于市场重点关注的失业率,2月份美国失业人口大幅好于预期。原因是美国政府创造了部分新的工作机会。至于美联储承诺在较长时间内仍保持低利率,无疑对商品市场是长期支撑。此外,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也在稳步复苏,主要受益其出口拉动。我们预期日本的石油消费将好于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后者预期2010年日本石油消费将下滑19万桶/天。
尽管2月份中国CPI超过预期同比增长2.7%,引发市场对于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缩货币政策的担忧。但我们仍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2010年2月份,尽管农历春节的存在,中国原油进口依然达到500万桶/天,接近纪录高峰。2010年前2个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0.7%,创下1995年以来最快增速,促其隐含石油需求相对去年将提升130万桶/天,达到837万桶/天。总之,各个主要经济体经济前景趋好,将拉动石油需求,恰恰符合石油库存下降的事实。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