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石化行业转型正道越走越宽
2010-12-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低碳 降解塑料 聚碳酸酯 乙醇
今年11月24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大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200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一直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石油和化工行业同样不甘落后,全力投入到这一场低碳发展的国家行动中,并在实践中找准了定位、坐标,明确了自身转型发展的方向。
“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一直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践行着低碳发展的理念,特别是2009年以来,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成为了石化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总体说来,石化行业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室气体回收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我国实现碳减排“十一五”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5年来,石化行业能效大幅度提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73.79%,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关键要从源头抓起——提高能效,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在目前的碳减排统计中,二氧化碳填埋对碳减排的贡献率为14.7%,新能源为21%,而节能所带来的碳减排贡献率则超过了40%,石化行业抓大不放小,节能增效工作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加大了节能工作力度,并以此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加大问责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推动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据统计,“十一五”前4年,石化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5%。国家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千家重点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32亿吨标准煤,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32%,其中石化企业约占1/3。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山西榆社化工股份公司、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重庆建峰工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已经完成至少10倍于“十一五”目标的节能量。全行业绝大部分重点耗能产品能耗逐年下降,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2010年,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降到2.2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下降约38.63%,能够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石化全行业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也能基本实现。
与此同时,石化行业积极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石油替代能源,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及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全国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到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左右,生物柴油年产能也已达到数百万吨。继燃料乙醇之后,生物柴油部分替代化石柴油也已进入试点阶段。
“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不仅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富有成果,在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并因此成为石化行业推动全社会低碳发展的一项独特优势。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提纯、液化后,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高效驱油剂,目前已在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大庆油田等成功实现。每用1吨液态二氧化碳驱油剂,可驱出3吨原油。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各种化工产品的创新成果不断出现。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工艺路线普遍被业界专家看好,其酯交换法工艺流程目前国内已经比较成熟,每生产1吨碳酸二甲酯可消耗0.49吨二氧化碳,目前国内碳酸二甲酯年产能已达30多万吨。此外,石化行业正倾力打造二氧化碳衍生产品的新产业群,以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为龙头,产业链一直向下延伸到聚碳酸酯、聚氨酯等高附加值产品。采用成都有机所技术建设的国内首套5000吨/年碳酸二苯酯装置,目前已进入长周期运行阶段,1万吨/年装置软件包也在设计之中,为聚碳酸酯非光气路线合成打下了基础。
由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也是“十一五”期间低碳化学品开发一大亮点。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采用长春应化所技术建成3000吨/年全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共聚物生产线,每生产1吨降解塑料,可利用二氧化碳0.45~0.5吨。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万吨/年二氧化碳基树脂连续生产线、河南天冠集团5000吨/年全降解塑料产业化生产线、中国海油3000吨/年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项目也均已投产。
2009年末,在举世关注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2009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低碳元年”,也由此全面开启了石化行业低碳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低碳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