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型煤化工:第五条油气战略通道?
2010-12-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天然气 甲醇 二甲醚 乙二醇
  随着中俄石油管道11月1日的注油试运营,中国油气战略的又一条通道被打开,目前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马六甲海峡,逐渐发展到海运与陆地管道进口并存,并开始形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多元化格局。
  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其中国内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左右,进口量将达到4亿吨,对外依存度约67%。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在现有的四条油气战略通道的基础上,新型煤化工的崛起,能否成为我国油气战略的第五条通道?
  四大战略通道
  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沿海港口的路线,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通道。在2008年之前,大约有超过90%的进口原油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来自中东和非洲两大最主要来源地的原油超过80%都要经过这一战略通道,然后到达沿海港口,并运送至炼油厂以及石化厂,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原料。
  我国天然气的进口,在200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投运之前,基本上都是通过液化天然气(LNG)海运的方式。在未来,随着我国沿海港口大量的LNG接受终端的建成与投运,经过这一通道的LNG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石油管道是第二条通道,也是我国第一条陆上能源管道传输大动脉。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到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中哈双方共同出资7亿美元修建。2006年5月,中哈石油管道全线贯通。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一期接收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二期接收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来自两个方向的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合,向西北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霍尔果斯。西气东输二线在我国境内首站为新疆的霍尔果斯,途经新疆、湖北、浙江等省份,向东抵达上海,向南抵达广州,并最终到达香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2009年1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中俄石油管道是中国第三条能源运输通道,也是我国第二条陆上能源传输大动脉。目前该管道已全部竣工,从2011年起,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1500万吨。
  中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处于探讨之中,方案也不断变化。最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建造一条通过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通往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管道的投资额将在2011年最后确定。中俄两国也有望在2011年对所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达成协议。
  几乎同时,作为第四条通道的中国-缅甸(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境内段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2010年9月,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开工建设,这将成为我国第三条陆上能源管道传输动脉,也是部分化解“马六甲困局”的中国西南陆上能源战略通道。与传统的马六甲海上油气通道相比,通过中缅原油管道入境可以减少1200公里以上的路程。
  中缅油气管道将通过天然气和原油双线并行。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西海岸的实兑港,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云南省瑞丽,再延伸至昆明。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预计管道总投资约20亿美元,管道初步设计输送能力为原油2200万吨/年、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年。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而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
  新型煤化工的替代方案
  尽管四大战略通道为中国未来的能源进口提供了重大保障,但作为一个富煤、少气和贫油的国家,立足本国的富集资源,依靠技术革新的力量,开展新型煤化工,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实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
  2009年,国家出台的石化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发展方向,分别是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在2009-2010年期间,部分新型煤化工示范陆续得到工业化验证。其中,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是最重要的三大方向。
  煤制油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包括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煤基甲醇制汽油(MTG),目前都建成了示范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
  2010年6月,神华集团表示,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营。另外神华的18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也已开车成功。内蒙古伊泰16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从2009年3月开始,经过先后三次试生产,到2010年6月30日,已稳定运行5640小时,整套生产线达到了满负荷稳定运行状态,每日生产成品油483吨,其中轻柴油265吨,重柴油51吨,石脑油148吨,液化石油气19吨。潞安煤基合成油多联产示范项目于2010年6月中旬重新恢复生产,包括钴基催化剂和铁基催化剂两条生产线,将实现合计21万吨/年油品的产能。
  2010年我国将有三个煤制烯烃项目先后进行试车。这些项目都是以聚烯烃塑料为目标产品,将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地从煤炭生产聚烯烃塑料。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于2010年5月31日建成,2010年8月已经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进入市场销售。2010年10月上旬,神华宁煤的甲醇制丙烯(MTP)装置已经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丙烯产品,预计该公司的煤制52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将在2010年第四季度打通全流程。此外,大唐多伦煤制聚丙烯项目预计将于2010年底前进行全流程试车。
  由于上述三个项目年内都将建成,到2010年底我国将形成158万吨的煤制聚烯烃产能,其中聚乙烯为30万吨,聚丙烯为128万吨。约占届时中国聚烯烃总产能的7%左右。作为石油的间接替代路线,煤制烯烃将成为中国烯烃供应的重要补充。
  煤制天然气是通过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烷化等工艺流程,实现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清洁的合成天然气的过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有四个,产能共计151亿立方米/年,分别是大唐内蒙古赤峰40亿立方米/年,大唐辽宁阜新40亿立方米/年,汇能内蒙古鄂尔多斯16亿立方米/年和庆华新疆伊犁55亿立方米/年。
  大唐赤峰项目于2009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项目第一条年产13亿立方米的生产线计划2010年底建成,产品将通过自建管道供应北京地区。三条生产线共计40亿立方米/年的产能预计将于2013年全部建成。2010年3月,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向沈阳、阜新、铁岭等城市输送40亿立方米天然气。内蒙古汇能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暨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项目于2009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总投资135.5亿元,于2010年4月21日开工建设。
  随着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五大示范方向的稳步推进,以及部分示范项目的陆续成功投产,新型煤化工在未来的5-10年内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煤制油年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将超过500万吨,煤制天然气年产能将超过200亿立方米。新型煤化工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实现油气资源的补充和部分替代,成为“第五条”油气通道,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