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训:
(1)玻璃纤维深加工项目发展缓慢,片面追求产量增长
中国的玻璃纤维发展很快,生产规模和产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但片面追求初级产品产量的扩张,而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深加工的发展严重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的弊病日渐显现。
(2)国家限制、淘汰产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从1984年起,原国家建材局数次下文明令禁止用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工艺生产高碱玻璃纤维制品,至2007年《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发布,所有这些指令和法规,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反,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国家三令五申明令淘汰的陶土坩埚拉丝工艺非但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有死灰复燃、再度抬头的苗头。陶土坩埚法的产品鱼龙混杂地出现在市场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造成无法估量的隐患,极大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干扰了行业结构调整方针的落实,甚至对我国玻纤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造成恶劣影响。
(3)企业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境外办厂的战略思维
我国玻纤业缺乏具有世界级竞争实力的大公司,产业优势多表现在规模和数量上,与国外跨国公司差距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必须开拓国际市场。
(4)忽视国内玻纤下游市场的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
国外的玻纤应用品种已达4万余种,我国仅占1/4左右,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约20万吨的玻纤制品(2009年进口19.14万吨)来满足国内较高档次的市场需求。应用研发投入不足,品种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下游市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市场竞争力差,玻纤的应用技术成为了玻纤行业的薄弱环节。
(5)行业尚未建立自律机制,企业间协调意识淡薄
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排斥企业之间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协作,这种协作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同一地区、经营同一产品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和有效。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行业之间的合作,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法规,对保护民族利益和对付外来的反倾销起到了国家和政府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外商经常利用我们行业之间的不协调相互压价,从中获利,这些经验教训已屡见不鲜。
三、“十二五”玻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经济复苏能否持续,经济增长如何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倡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和各国的目标。而如何顺应潮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无疑需要各行业、各企业从实践中得以贯彻。创造中国玻璃纤维可持续的健康未来,正是玻纤行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使命之一。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飞快,行业规模、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均发生了质的飞跃,拥有了全球第一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产量,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然而,和这“红红火火”的势态不相称的中国玻纤产品却是“有市无价”、“有制造无创造”、“有产品无品牌”。可以说,目前中国玻纤企业到了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能否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发展多久?何时能与国外品牌抗衡?这些都是玻纤行业与玻纤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而实质问题。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在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指出,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企业的平均寿命牵涉到一个持续发展问题。这样的问题,现在或将来同样会困扰着中国玻纤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人类所生存的有形的不可再生条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时提出的问题,如能源浪费造成枯竭、环境破坏造成污染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以及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的前提下,合理地节约使用再生资源,保护生态和改变环境,以达到持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目标。中国玻纤企业也面临着如何生存、如何长久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玻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将中国玻璃纤维的“数量”之大国变为“质量”之强国,将“制造”之国变为“创造”之国,制品深加工遍地开花。
(1)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实现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环保普遍成为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个共识,因此在进口方面也开始设置一些环保绿色的标准。美国已于2009年6月通过法案,将在2020年征收“碳关税”,而欧盟地区国家也开始计划征收“碳关税”。从战略层面考虑,玻纤行业以“低碳”为方向,以构筑可持续发展体系为目标,走出一条优化发展的路子是必然趋势。
保护环境必定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玻璃纤维产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向着“低碳”的大方向发展,由内而外实现调整升级。一直以来,中国玻纤企业的竞争力相当一部分是体现在低成本(包括人力、资金、资源和环境等)的比较优势上,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创造了中国制造的神话。随着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下降,在低碳、环保的大趋势下,再加上“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会加大企业成本,进一步削弱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目前对中国玻纤企业来说意味着较大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将激励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坚决彻底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的“陶土坩埚法”,进一步巩固扩大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丰硕战果,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