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不足一毛 零资源“塑料王国”如何守土扩疆
2010-10-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塑料原料 塑料企业 塑料制品
浙江台州塑料产业以“零资源”发展成为闻名国内外的“塑料制品王国”,塑料日用品占全国60%的份额,一度让业内惊叹,让当地人引以为自豪。
然而,当外部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余波未平,内部“低小散”带来的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台州塑料产业面临着新的抉择。在危机面前,有些企业日益羸弱终倒下,有些企业却柳暗花明步入了新天地。
“蛋糕”分到六成,利润不足一毛
在台州于上月举办的中国塑料交易会期间,台州市副市长赵跃民介绍说,台州拥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1000家、模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2009年塑料行业销售额500多亿元,原料消耗近500万吨,全部塑料制品及配件年产量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台州生产的塑料日用品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稳居全国首位。
来自世博会的订单,也表明台州塑料制品在业内的知名度:为缓解排长队给观众带来的困扰,世博会主办方慕名来到台州,选择了两家企业为世博园赶制1万把塑料“温馨折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台州虽然不是塑料原料的生产基地,但台州是原料的最终消耗地,台州塑料原料市场销售情况是我国塑料原料的晴雨表。”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表示。
然而,喜人的数据掩饰不了“低小散”,台州塑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塑料企业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内无序竞争、创新乏力、产品单一等问题潜伏已久。金融危机一来,顶不住压力的一些塑料企业纷纷倒闭。
“生产一个塑料盘子的利润不到0.1元。”台州路桥三杉塑钢制品厂负责人王萍说,塑料制品的利润越来越薄。产量在增加,利润却增加不多,台州塑料制品行业普遍步入了微利时代。
让当地政府和企业主忧虑的是,“塑料王国”面临着被“分疆割土”的挑战。在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下,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转向安徽、山东、江西等地。如果台州的塑料行业企业再不走向高端,低成本的优势又将被中西部地区取代,那台州便会深陷“夹击”的困境。
各显神通,企业自觉走上转型升级路
这样的担忧让很多企业产生了转型的动力。在微利中运营的台州塑料企业,在渴望生存发展的本能下,开始寻找新出路。
市下控股有限公司是行业内的“单打冠军”,目前已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SeeSa(市下)的商标。公司产品是看似简单的塑料喷雾器,却有独立的研发部,明确规定每年提取的研发经费不少于企业销售额的3%,2009年,该企业实现的销售额为2亿多元,科研经费超过六百万元。
去年,台州富岭塑胶公司的杯子国际市场上热销,这源于董事长江桂兰对一则报道的敏感把握。她当时看到了英国餐饮业的一项新规定:营业超过晚上9点的餐馆和酒吧等场所不能使用玻璃杯。这让她看到了商机,马上开发了用PC做的杯子,摔不坏打不碎。正是这种杯子,仅英国一地就让富岭每个月多了20万美元的订单。
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台州塑料制品企业开始向高端塑料产品挺进。
“我们紧盯当前国际流行的花色。一旦推出最时尚花色的皮革,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引用到垃圾桶上。”台州市鸿升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冬生说,“我们与一些皮革研发机构,或皮革生产厂商都签了协议,一有最新设计我们就全部买断,或至少1-2月内不能供给别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