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废塑料再利用产业经历蜕变
2010-10-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废塑料 再生塑料
“整治风暴”荡尽污染 集体入园疏堵结合
浙江慈溪被称为“中国小家电之都”,有家电制造企业2000余家,为之配套的企业数以万计。伴随着慈溪家电行业发展起来的,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行业——废塑料回收再利用,它在慈溪已经拥有20余年的历史。由于进入的门槛极低,当地废塑料经营户数量可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和政策引导不到位,当地废塑料再利用产业虽然规模越做越大,2009年交易额已达到60多亿元,但整体水平却没有随之上升,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面貌一直没有改变。因废编织袋造粒以及焚烧废缸脚料造成的大气污染、随意排放加工废水及噪声扰民等诸多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当地民众怨声载道,反映强烈。2010年3月,慈溪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掀起了一场“整治风暴”。其目标很明确:通过全面整治,在2010年年底前取缔非法废塑料加工户,全面消除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环境污染,建成规范的废塑料加工交易基地。
为此,地方财政安排1200万元设立了落后产业退出专项政策资金用于专项整治,市环保、工商、国土、供电、安监、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合,综合选用周期短、力度强、成效快的部门法律。如对未经环保、工商审批的经营户,适用工商无证无照查处的法律直接取缔;对使用三相电的经营户,由供电部门予以断电停产;对违章搭建的,由国土部门予以强制拆除。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整治效率。今年7月集中整治阶段,该市法院还对24家非法废塑料经营户进行了强制执行,并司法拘留不履行环保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2名。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半年的集中整治,目前该市强制取缔、自行或转移关闭的废塑料经营户共计2992户,总体完成率达71%,剩余经营户也已进入审批阶段或息业等待依法整治。
在整治的同时,慈溪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废塑料再生回收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基于当地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个行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此行业整治的目的并非打击这个产业,而是规范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在整治中得到提升。因此,慈溪市政府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区别对待、疏堵结合的方式。在对非法废塑料加工户依法取缔的同时,该市为选址合理、具有污水接管条件、工艺先进、污染治理设施到位的废塑料加工户按规定补办各类手续。
建设再生塑料产业基地,让上规模的企业入园区发展,这是慈溪市为规范扶持废塑料再生回收产业发展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该市在桥头镇布局建设了一个总规划面积为250亩的再生塑料产业园区,一期开发建设183亩,总投资4亿元,包含科技服务大楼、大型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环保检测中心、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等配套设施,今年10月底可投入使用,预计可实现年产再生塑料制品和塑料粒子20万吨以上。据了解,目前已经有90余户企业正式签约入园。
这个产业基地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入驻企业要采用节水、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并且必须从事规定的5种塑料产品的生产经营。据测算,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节水39.6万吨,节电4432万千瓦时,减少热耗5.18万吨标煤,分别减少污水、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647.5万、25.9万和19.4万吨。
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后园区还将与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浙江省再生塑料研究所,建立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该基地目前已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现在,通过整治和规范发展,一些由废塑料再生回收产业造成严重污染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一些废塑料经营户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甚至抵触,逐渐转向理解和接受。一位经营户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挣钱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却是唯一的,理应得到我们的善待。”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