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人物访谈 >> 正文
赵俊贵:国内化工企业拖了行业结构调整后腿
2010-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精细化工 拜耳 聚合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日前就发展精细化工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精细化工的关键在国企。国企必须改变一味追求资源的发展思路。
    赵俊贵指出,与国外大型化工企业十分注重精细化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精细化工生产却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国有大企业仍旧喜欢追求资源,上大项目,搞精细化工还是凤毛麟角。这是造成国内化工行业精细化率低、产能过剩严重的关键。
    据赵俊贵介绍,目前国内精细化工生产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由于缺乏政策、资金和技术帮助,民营企业搞精细化工存在着产品雷同严重、遍地开花、生产集中度低的倾向。企业实力弱又使得资源利用率低,“三废”污染严重,市场研发力度不够。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精细化工行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一味追求资源,上大项目,这已是国有化工企业的通病。有国有大企业老总反映,他们的企业搞传统化工驾轻就熟,搞精细化工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属性强,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在发展精细化工方面搞不过民营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只能搞大规模、资源垄断型传统产业才有优势。
    而国有企业的这种通病,又源于各级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对上资源性的大项目全力以赴,甚至亲自出马跑关系。但在精细化工的发展方面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本地、本行业的精细化工率普遍“说不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外大型化工企业均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整合,加大了向精细化工的转型力度。如拜耳、杜邦等公司纷纷出售基本化工原料产品产业,收购医药、农药、聚合物等精细化工产业。而国内不少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是国外这些淘汰产业的承接者。
    赵俊贵明确表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是遏制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迫切需要,是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大做强中国化工的根本途径。国企应该尽快转变思路。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