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企业动态 >> 正文
“普利特”注重市场研判 抢先研发车用新材料
2010-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车用复合材料

    普利特公司在经济低迷期逆势做大,这个案例除了再次展示民营企业自身的市场智慧,还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经济衰退时我们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这已经变成了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很尖锐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我们说,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大的,不仅如此,许多今天的大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时开创它们的事业,进而在“春暖花开”时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过去5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指数公司的构成,经历了戏剧性的演变,超过半数的公司发生了市场地位的巨变,而全球福布斯2000指数的构成公司更换了一半,美国市值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的构成公司则更是更换了59%。可见“大”与“小”,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这就是市场的辩证法。

  为什么扶持中小企业会成为我们的薄弱环节,其中一条,是因为我们有些部门、有的同志看不起小企业,看不到它们的潜力加前景,甚至颇有一点嫌贫爱富。其实且不要说占企业总数大头的中小企业,担负着保增长、保就业的重任,就是今天的小企业,其中不少也会成为明天的市场领导者。中小企业自有特殊的困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倾心相助,尤其是在衰退期的这种扶持,往往会成为它们克难的“及时雨”和变大的“起跑器”。这是一项多么光荣而有意义的事业!

  2009年年底,“普利特”三个字出现在深交所排行榜上。而10多年前,这三字初为人知时,今天的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个注册资金仅3万元的化学研究所。金融危机下,这家从事汽车改性塑料生产研发的民企非但没有折戟沉沙,反而成为上汽、一汽、上海大众等知名汽车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2009年1至9月,其销售收入达3.18亿元,利润超过2008年一年。不仅如此,它还从简单的原材料供应商成长为行业标准的制订者,在汽车用改性塑料行业中独树一帜。

  秘诀何在?普利特公司董事秘书林义擎给出答案:“别人不曾注意的,我们先注意;别人不敢做的,我们率先做。”2008年深秋,面临势头正猛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纷纷蛰居过冬,普利特却投资打桩,开建新厂房,推出二期技改项目。别人看不懂,他们信心十足:“这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正是扩大规模、发展自己的绝好机会。”新厂房建成投用,短短几个月就已带来可观的收益。

  对普利特而言,抢占先机的勇气来自敏锐的判断,对技术研发的一贯重视,则让判断后的执行有了底气。在普利特的260多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就占了五分之一;他们还与上海交大、上大纳米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实验室,更有一支包括2名教授博导、5名博士、24名硕士在内的研发团队。

  2007年底,德国大众公司公布针对复合材料的防发粘测试标准,普利特研发人员在2005年就已展开攻关。“当时我们就判断,复合材料将成为汽车材料主流,而其防发粘技术还是空白。我们不能坐等新技术出来一哄而上,而要预先研判,走在前面。”现任普利特董事长周文说。经过反复的配方筛选、测试,他们在国内率先掌握防发粘技术,并在去年被确认为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防发粘技术并获认证的企业之一。如预期的那样,这项新技术成了行业内的一项技术标杆。

  普利特逐渐壮大,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企业初创期曾遇资金困难,虹口区财政联合中投保公司共同提供贷款担保;发展过程中,虹口区科委亦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帮助其申报各类项目;企业上市辅导期的费用,政府也承诺将予以补贴……虹口区科委主任乐子幸说:“这样的企业,我们该帮。”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雯雯)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