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
2010-1-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乙二醇 草酸酯
    1月20日,由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北京揭晓。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功实现工业化示范”入围“2009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据了解,2009年12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江苏丹化集团和上海金煤化工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的世界首创20万吨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了全流程,试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煤制乙二醇(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下称“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副所长兰国政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是一项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目前正在内蒙古通辽市建设全球首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但这只是产业示范基地,接下去将建成120万吨规模的产业基地。
    他透露,接下来将由河南煤业入股通辽金煤集团,合作建设规模达300万吨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照此预计,煤制乙二醇将在5年左右形成年产420万吨、价值4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创新产学研“金三角”模式
    乙二醇是生产聚酯切片和制冷剂的重要化工原料,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石油路线生产,生产过程水耗大、能耗大、成本高,而且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我国乙二醇年需求量达700万吨以上,而国内用石油乙烯路线每年只能生产200多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煤制乙二醇”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攻关组组长姚元根研究员认为,“煤制乙二醇”的技术路线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
    “我们的项目规模从200毫升到300吨、1万吨,再到20万吨,这里面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和波折。”兰国政表示。据介绍,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从1982年起就开始着手研究煤制乙二醇工艺,项目进行到中途时研发资金缺口太大,而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风险资金和投资不敢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项目在完成200毫升工艺成果鉴定后一度停滞了10多年。2005年,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依托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在此前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成立了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集中全所的技术力量和条件进一步协同攻关。
    2006年起,研究所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依托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企业联手合作,进行“年产300吨草酸二甲酯及100吨乙二醇”的中试和“万吨级煤制乙二醇”的工业化试验,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合作过程中“内生”的知识产权。2009年3月18日,“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通过了由中科院组织专家组的成果鉴定。
    这一合作模式被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总结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产业化的“金三角模式”,并指出这一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谋划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机制。兰国政认为:“我们不仅仅是产学研结合,准确地说应该是政、产、学、研、金相结合。”
    2009中国科技进展能源亮点多
    记者获悉,此次入选“2009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另外两大能源项目包括我国研制出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和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
    200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现已建成2兆瓦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中试生产示范线。
    2009年,世界上第一根太阳能冶炼的单晶硅由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陈应天等专家制成,这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使高效廉价冶炼高纯硅成为现实。经过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这一高纯多晶硅已达到99.9999%的太阳能级纯度。新方法能将现有的提纯耗能指标由200至400度电/公斤降为30至40度电/公斤,其提炼成本由目前的40至80美元/公斤降为20美元/公斤,且没有环境污染。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做点评时指出,能源现在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次入选的三个能源项目都关系到未来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蕴藏量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的高质量、清洁化利用。他认为,这些成果反映了中国科技界近年的关注点和研究前沿热点。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