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定义的化学二恶英“真义”
2010-1-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二噁英
从去年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垃圾焚烧之争,焦点之一集中于二恶英。二恶英究竟是什么?
世卫组织定义的二恶英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的资料显示,二恶英的化学名为: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二恶英”通常用来指结构和化学性质相关的多氯二苯二恶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某些类二恶英多氯联苯PCBs具有相似毒性,归在“二恶英”名下。大约有419种类似二恶英的化合物被确定,但其中只有近30种被认为具有相当的毒性,以TCDD的毒性最大。
二恶英的来源,主要是工业过程的副产品,但也可能来自于自然过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二恶英是冶炼、纸浆氯漂白和一些除草剂和杀虫剂制造等各种生产过程的有害副产品。世卫组织的资料还称,在二恶英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个问题上最难辞其咎的,莫过于垃圾(固体废物和医院废物等)的焚烧,主要原因则是燃烧不充分所致。
世卫组织强调,尽管二恶英来源于本地,但环境分布是全球性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媒介上都被发现有二恶英。这些化合物聚积最严重的地方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中。其在植物、水和空气中的含量则非常低。
二恶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毫无疑问。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恶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长期接触则会牵涉到免疫系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功能的损害。动物慢性接触二恶英已导致几种类型的癌症。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于1997年对TCDD进行了评价。根据动物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IARC将TCDD分类为“已知人类致癌物”。不过,TCDD并不影响遗传物质,并且低于一定剂量的接触,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二恶英普遍存在,因而所有人都有接触的环境且身体里都有一定程度的二恶英,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机体负担。目前,正常环境的接触总体上不会影响人类健康。然而,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在毒性,需要付出努力来减少目前环境的接触。
世卫组织称,适当焚烧污染物是预防和控制对二恶英的接触的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焚烧需要850°C以上的高温。为了消除大量有毒物质,甚至需要1000°C或更高的温度。预防或减少人类接触二恶英,最好的措施就是瞄准源头,也就是说,严格控制工业过程,以尽可能减少二恶英的形成。这是各国政府的责任。
人类接触二恶英,90%以上是通过食品,其中主要是肉制品和乳制品、鱼类和贝类。因此,保护食品供应是关键。如上所述,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瞄准源头措施,以降低二恶英的排放。需要避免在食品链中对食品形成二次污染。初级生产、加工、分发和销售中良好的控制与操作,对安全食品的生产来说都必不可少。
中国需要应对的问题
由于二恶英类物质位列联合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所明确规定的,要被消除或减少的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中,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2007年)是目前最能体现中国政府怎样看待二恶英污染和防治问题的重要文献。
这份文献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是已知二恶英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排放种类也比较多。二恶英排放总量有增加趋势,控制二恶英污染是中国履约的最大挑战。一些地区的生物、土壤和沉积物中有高浓度的二恶英。对二恶英的排放和污染水平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数据十分缺乏,针对二恶英排放控制的措施十分有限。目前的排放清单还很不完善,相关的各类研究也十分缺乏。对食品中的二恶英及人体中的二恶英含量的信息掌握极为有限,检测十分缺乏。生活垃圾焚烧位列“中国优先控制的二恶英重点排放源”。根据2004年的排放清单,生活垃圾焚烧在目前的排放清单总量中占3.3%。这是根据当年全国54座焚烧厂(日焚烧能力16907吨),660万吨的焚烧总量估算得出的。优先控制的“重点行业”中有不少行业的排放比率都比生活垃圾焚烧排放小。但此计划中没有一句话说生活垃圾焚烧、或哪个比率下的排放源是“可接受的”。
中国政府承诺:到2008年,对重点排放源(包括生活垃圾焚烧)采取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简称BAT/BEP)措施,实现对重点行业的新源应用BAT,促进BEP。但是,各类重点排放源目前的控制排放技术和管理都与BAT/BEP导则的要求有差距。含二恶英废物也是严重的二恶英污染源,包括焚烧产生的飞灰、残渣、污泥等。焚烧飞灰已经是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关防治都较薄弱。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