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仪器仪表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实验室管理 信息化引路
2009-9-4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关键词:实验室 探索

 ——黄埔局成功推广LRP2000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综述

  LRP2000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LRP2000系统)作为优化实验室资源管理流程的重要工具,能够对人、机、料、法、环进行一体化管理,在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和规范实验数据管理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LRP2000无纸化是实现大通关建设“提速、减负、增效”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年初,黄埔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樊武疆同志从全局需要出发,果断决定把全面推广LRP2000系统列为该局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该局相关部门、各办事处及下属科室近两个月努力奋战,自6月10日起,黄埔局已全面使用LRP2000系统。

  准备策划——万事开头难

  今年,该局领导便组织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统一部署LRP2000系统推广的具体工作。为能顺利进行,局领导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取先在重点难点尝试,再逐步推广。具体由分管实验室的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文志同志亲自抓LRP2000系统督查,检测中心主任苏彩珠负责统筹相关实验室事项,综合科网络技术骨干夏来群负责技术支持,检测中心技术骨干孟平负责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LRP2000系统对于黄埔局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为使同志们了解该系统的特点,掌握操作方法,黄文志纪检组长在百忙之中亲自带领综合科、检测中心、化矿科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多次到省局技术中心和中山局等LRP2000系统应用得比较成熟的单位学习经验。

  万事开头难,在该局领导的指挥下,各相关部门的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需要补充电脑终端,局领导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大量数据需要录入,苏彩珠主任带领检测中心的同志们数次加班至深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人员需要培训,夏来群同志就请来LRP2000系统工程师到黄埔局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全部准备工作均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为试运作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技术保证。

  试点探索——摸石头过河

  3月5日,LRP2000系统试运作在检测中心理化检验实验室和化矿科率先开展。苏彩珠主任与孟平同志就业务类别、样品审核、结果登录、报告模板、人员授权、项目归类等环节做了大量细致的核定工作、并与化矿科的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协商,初步制定出了符合黄埔局实际的LRP2000系统业务流程。在试点运行的半个月期间,该局对相关LRP2000系统业务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随后,检测中心副主任蒋湘和技术负责人吕英姿、王新国同志积极参与协调安装调试工作,微生物检验、植物检疫、医学媒介生物三个实验室的报验流程、接样流程、数据录入流程、审核流程、制证签发流程、报告模板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新大楼三个实验室安装和调试工作所花的时间比预期大大缩短。在不断补充、完善项目数据、报告模板和业务流程后,LRP2000的实施进度基本符合原计划要求,截至4月29日,黄埔局化矿科、动检科、植检科已经与检测中心形成了基本正常的数据流。

  在使用初期,同志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各模块中不同按钮的使用方法。对送样人员提出的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室人员均耐心给以解答。对解答不了的问题或自己不明白的就自觉阅读软件操作指导书、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以及软件公司的工程师,直到问题得以完满解决为止。

  4月29日,黄文志纪检组长召集综合科和检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试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会上,她充分肯定了各部门相关同志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全面推广LRP2000系统作了具体部署。试点工作取得的完满成功,为在全局范围内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推广——鲜花香满园

  5月初,为满足LRP2000系统大量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需要,局领导再一次作出指示,对全局服务器进行升级。夏来群和孟平同志奋战两个通宵,将服务器数据移植成功,还一并完成了条形码打印机的安装、电子签名的调试和结果报告电子印章的制作。

  之后,夏来群和孟平两位同志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各码头人员的培训,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来回穿梭于各办事处对人员进行培训。各办事处充分准备、积极配合,培训及调试工作一帆风顺。

  6月10日,黄埔局正式在全局全面运行“LRP2000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迈开了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步伐。与以前的方法相比,LRP2000系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送检部门可通过该系统直接查询检验的进程,实现了实验室检验流程透明化,也进一步加强了送样部门与实验室沟通;其次,大大减少了打印检验鉴定结果报告所带来的麻烦和浪费,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加快了工作进程;第三,缩短证单流转周期,便于规范管理。送检部门在LRP2000终端直接打印出检验鉴定结果报告,不再搞以前多部门之间人工传递,而是实现了实时传递。该系统的运行,方便了送样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缩短了检测周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子妍)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