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化学工业志:上海涂料生产发展历史
2009-9-2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天然树脂 合成树脂 新戊二醇 三羟甲基丙烷 环氧聚氨酯机床漆

    民国4~5年(1915~1916年)上海开林颜料油漆厂和振华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振华厂)先后创办,国产的涂料出现萌芽,初期品种极为简单,主要为厚漆、清油和铅白粉。20年代初,桐油钙脂的清漆、调合漆和快燥磁漆等品种投产,振华厂结合国情开发了沥青和油溶红着色的红棕色透明木器漆,因色泽外观和大漆相仿,取名改良金漆,大受市场消费者欢迎。民国11年起部分产品始销新加坡,民国15年获“巴拿马斐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民国13年振华厂开始生产小量铅铬黄配漆自用,以后又生产红丹、黄丹防锈颜料和防锈漆。民国15~24年永固、万里、俄商敖利马、英商永光等厂相继建立,涂料品种发展到硝基漆等挥发性喷漆,以及用进口改性酚醛树脂生产酚醛类涂料,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民国25年中国维新油漆颜料厂建立,生产低档油漆、干墙粉和红丹等。民国25年精勤家庭化工厂也开始生产铅铬黄颜料。至抗战前夕,上海涂料生产为全盛时期,民国25年振华厂油漆产量达2512吨,为解放前最高水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固厂房被日军炮毁,振华、开林、永光厂先后被日军占领,振华、永固都在市区建新厂维持生产。其间虽新增鸿康、大明、华元、飞达、德华和金星等厂,但都资金短缺,原料匮乏,营业不振,品种停滞不前。
    抗战胜利后,振华、开林、永光厂都陆续收回,民族涂料工业重振旗鼓,又新增了天一、振和等厂,涂料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民国36年全市涂料产量达5090吨,花色品种也有增加,但仍限于油脂、钙脂、酯胶、酚醛、沥青等大类。民国37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经济面临崩溃,生产处于困境。至上海解放时,全市有涂料厂34家,从事颜料生产的有13家工厂,1949年油漆产量为1170吨。
    解放后,涂料行业私营企业在国家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政策扶植下,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逐步纳入国家经济渠道。国家建设重点工程,对涂料工业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了品种的发展,试制成纯酚醛桐油的水陆两用漆支援军工急需。开林厂在青岛建立国内第一个海港浮筏试验站,研制成铝粉底漆、防锈和防污等沥青系列船底漆用于中国海军舰艇。1953年永固厂在全国最早试成溶剂法生产醇酸树脂和脲醛树脂及氨基锤纹漆。振华厂除油漆外还生产红丹、黄丹、铅铬黄、华蓝、大红粉等颜料。1952年和1953年氧化铁红和氧化铁黄分别在大荣、中国维新、吕新华、庆丰和泰生厂相继试制投产,改变了氧化铁颜料依赖进口局面。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通过裁并改合,组成6家油漆厂、后又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分工,改组为振华、开林、上海造漆厂3家油漆厂,永光、南大2个专业涂料树脂生产厂,并对老厂进行革新改造,研制新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树脂漆,品种有很大发展。这些品种的开发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需要,不少填补了国家空白。合成树脂漆比例自1955年的9.6%,1963年提高到35%。
    “文化大革命”打乱了生产秩序,涂料产量十年徘徊在3万吨左右,1976年产量30377吨,比1966年下降1%。由于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坚守岗位,使损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军工和重点工程配套的钢质弹壳用电游泳漆、聚氨酯飞机蒙皮涂料、飞机防弹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五年长效期的钢板船底防锈防污漆、和铝壳快艇防污漆、丙烯醚醇酸树脂船壳漆、核潜艇等用的聚酰亚胺、聚酯亚胺和聚喹哑琳耐高温耐辐射的绝缘漆、核工业用的环氧加成物和环氧沥青涂料以及为重点工程上海电视塔提供一套环氧钼铬红底漆和丙烯酸面漆、为上海体育馆铝合金屋面用的缩醛环氧和乙烯涂料、内墙用乳胶漆和外墙用丙烯酸涂料等相继试成投产。还试制成云母氧化铁醇酸桥梁面漆、南京长江大桥栏杆用丙烯酸涂料、农业潜水电机用、环氧聚氨酯耐水漆。在此期间开发成功苯代三聚氰胺,并生产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建成国内第一套环烷酸和环烷酸钴生产线,1968年三聚氰氨装置建成投产。还试制投产钡铬黄、四盐基锌铬黄和无毒的磷酸锌防锈颜料新品种。氧化铁红试成气流干燥新工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