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长期粗放型发展过程中累积了许多结构性问题,我国氟化工产业当下遭遇困境有一定的必然性,金融危机其实只是导火索。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氟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仍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氟化工产业能否抓住机遇摆脱危局,取决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进程。”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8月21~22日组织的2009年氟化工产业链企业应对危机论坛上,氟硅协会理事长季刚如是说。
产业发展遭遇多重难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精细化工处处长张方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氟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又是氟化工深加工产品特别是高性能产品的主要进口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出口市场方面,由于氟化工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中以HF、F22、PTFE等主导产品的表现最为突出。
上海三爱富公司原总经理滕名广指出,去年底至今年初,我国氟化工企业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考验:产业链和资金链断裂、产品积压、开工低下、出口量明显下滑、装置停产、库存增加等。在销售收入减少和利润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多数企业深受流动资金紧张、内外需不足、产业链联动不畅等困扰。
今年上半年国家经济政策暖风频吹,对部分氟化工产品采取调高出口退税、降低出口暂定关税的措施,清洁能源机制HFC-23CDM项目则实行退税,使氟化工企业从五六月份以来逐步呈现向好的趋势,企业开工率和产品出口量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而言,基础氟产品的价格已经跌至历史低点,氟化工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粗放增长埋下危机隐患
参与论坛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导致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并非是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而是我国氟化工行业长期累积的、始终悬而未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巨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华章认为,以下几大因素催生了这一轮的产业危机:
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一方面,氟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成本优势,同时受到高端产品技术落后的制约,纷纷在低端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氟化工的低端产品门槛较低,有萤石或硫酸的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纷纷进入氟化工产业,加剧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