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工园区而言,乙烯和丙烯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但是一些化工园区目前并没有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所需的乙烯和丙烯必须依赖外购。而乙烯和丙烯属于危险化学品,短途运输尚可通过管道,中长距离的运输就要通过压力设备,成本高昂且运力有限。乙烯和丙烯的供应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化工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从2008年底开始,大量涌入的廉价进口甲醇的使我国甲醇行业受到冲击。2009年5月,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的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此背景下,亚化咨询建议在东南沿海水运便利的化工园区通过进口甲醇建设甲醇制烯烃(MTO)或甲醇制丙烯(MTP)装置,为园区下游企业供应乙烯和丙烯原料,以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下面分析其可行性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甲醇来源丰富,运输便利
沿海地区的化工园区大多临近港口,拥有完善的液体化学品码头与仓储设施。由于国际海运能力过剩,2009年上半年从中东、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区将甲醇运到亚洲主港地运费只有25美元/吨左右,运输费用较低。
中东和南美地区新建的天然气甲醇装置普遍达到单套170万吨/年的规模,具有原料成本低、能耗低所带来的甲醇成本低的优势。亚化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超过7000万吨/年,届时全球范围内甲醇产能过剩将成必然。因此进口甲醇发展甲醇制烯烃不会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缓解进口甲醇对国产甲醇的冲击。
2.甲醇制烯烃装置规模灵活
目前的石脑油裂解制百万吨级乙烯装置,需要近2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与此相比,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规模灵活。经济规模为180万吨/年甲醇制60万吨/年烯烃,相应的投资较小;如果采用60万吨/年的甲醇制20万吨/年烯烃,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而与煤炭产地建设的煤制聚烯烃项目相比,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省去了前面的煤气化和甲醇合成工段,也省去了下游的烯烃聚合工段(烯烃产品直供化工园区其他企业),相应地投资也要小很多。
3.技术具备工业化的条件
采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DMTO技术与鲁奇MTP技术的煤制烯烃工业化装置将在2010年完成试车。道达尔石化与UOP联合开发的先进甲醇制烯烃工艺正在进行准工业化验证。将于2009年9月3日-4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煤制烯烃技术经济研讨会”上,道达尔石化将介绍其位于比利时费卢依(Feluy, Belgium)的全球首创的甲醇制烯烃/烯烃裂解中试装置(MTO/OCP PDU)的最新进展情况。该装置采用UOP公司的MTO技术,总投资4500万欧元,于2008年年末建成启动,将在长期运行的基础上验证包含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重烯烃裂解,烯烃聚合反应和聚烯烃产品应用在内的一体化工艺流程和其放大到百万吨级工业化规模的可靠性。
4.甲醇制烯烃具备一定的成本竞争力
甲醇制烯烃与石脑油制烯烃的成本比较见下表。虽然其中烯烃成本是乙烯与丙烯的平均成本,但是仍然可以进行粗略的价格对比。
以2009年6月为例,进口甲醇、石脑油和乙烯的平均价格分别为人民币1500元/吨、3400元/吨和5400元/吨,而2007年6月进口甲醇、石脑油和乙烯的平均价格分别为人民币1900元/吨、8500美元/吨和5500元/吨。综合分析进口甲醇、石脑油和乙烯近3年的价格可以看出,用进口石脑油制乙烯和用进口甲醇制乙烯的成本互有高低,没有哪一种工艺路线占据明显的成本优势。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进口甲醇制烯烃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进口甲醇制烯烃也面临着两个潜在的风险:
1.甲醇价格的波动
虽然目前国内外甲醇价格都比较便宜,但是从甲醇价格的历史走势来看,不排除其价格剧烈波动而大幅度影响进口甲醇制烯烃装置经济性的可能。在这一点上,亚化咨询认为进口甲醇制烯烃装置应该引入国际甲醇供应商参股,通过长期供应合同锁定成本。在这一点上新奥张家港的二甲醚装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该装置引入了梅塞尼斯参股20%,获得了稳定而低价的甲醇供应。
2.国际海运费上涨
海运费在进口甲醇的成本中占据了重要的因素,与2009年上半年从中东、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区将甲醇运到亚洲主港地运费只有25美元/吨左右相比,2008年国际海运费最高达90多美元/吨。运费的上涨将不得不转嫁给下游用户,即使是进口石脑油制烯烃装置,也同和进口甲醇制烯烃装置一样,要面对国际海运费上涨的风险。
总的来说,进口甲醇发展加甲醇制烯烃与进口石脑油裂解制烯烃装置有共通之处,原料都是液体化学品—甲醇或石脑油,产品都是低碳烯烃。亚化咨询认为,甲醇是一种高载能产品,进口甲醇本质上就是进口加工后的天然气,因此在我国对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同时,不妨开拓一下思路,研究进口甲醇的多种用途。亚化咨询建议,考虑到装置建设的灵活性和原料的易获得性,可以考虑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化工园区发展甲醇制烯烃。这样将有助于石化原料的多元化,降低原料供应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化工园区的长远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