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必有潮落。在经过连续数月的疯狂“表演”之后,国际油价终于走上回归之途。截至北京时间昨晚21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报于62.16美元/桶,并在此前连续6天收阴。至此,在7月份的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国际油价累计跌幅约达10%。
不过,美国能源情报署本周仍微幅上调油价预期。该机构称基于经济前景得到改善的考虑,预计下半年来自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监管部门本周却表示将出台措施打击石油市场“投机”,这进一步给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带来变数。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之前国际油价的疯狂上涨本身就缺乏基本面因素的支撑,因此最近的下跌属于“理性回归”。目前,国内外石油需求都比较疲软,但随着8月1日禁渔期的结束及长期经济的向好,油价有望在61美元附近得到支撑并可能继续保持强势。
国际油价呈理性回归
仿佛是不经意间给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开了个小玩笑:国际油价自6月30日中国大幅上调成品油价格以后就开始连续阴跌。
本周二,纽约商业交易所8月期轻质低硫原油合约下跌1.12美元,收于62.93美元/桶,跌幅为1.7%。这一收盘位已创下5月26日以来的新低,盘中8月合约更一度跌至62.35美元。ICE期货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则跌82美分,至每桶63.23美元,跌幅1.2%。
至此,国际油价已连续拉出第六根阴线,无论从技术形态还是市场心态来看,都出现明显的短期“反转”迹象。
“总体上来看,国际油价这波行情是从2月12日开始的,其中经历了2月到4月的盘整上行、5月上升通道打开、6月冲高回落等几个阶段。目前,相关基本面情况并未好转,加上2月以来涨幅过大以及美元升值等因素,国际油价的确已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中石化系统一位内部人士昨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国际油价的上涨本来就缺乏基本面支撑,下跌在情理之中。”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昨天对本报记者说,“事实上,今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出现了大幅负增长,日均石油消费量下降了200多万桶,这和前几年日均消费量节节攀高形成鲜明反差。”
在他看来,既然石油需求尚未从负增长中走出,国际油价如此飙升就很不合理。目前的下跌属于一种“理性回归”。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则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油价下跌的主因还是在G8峰会前市场对美元地位的判断出现变化。因为,如果的确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构建非主权国家货币的话,美元地位就会下降,这对国际石油的定价体系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前段时间各方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比较乐观,但最近经过重新判断后发现,现实与预期相比并没有那么乐观,这也令油价失去支撑。”董秀成说。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导致油价走低的导火线是上周美国劳工部关于美国失业加剧、失业率上升的报告,此前还有报告显示消费者信心疲弱。
最后,中国成品油价格在6月底大幅上调也给国际油价带来冲击。在外界看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意外大幅上调油价会抑制本已疲软的需求,而中国需求一直是投机者炒作油价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