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经济预计下滑7%,连续5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在工业领域,德国一半以上的销售额和约40%的就业岗位均由大企业创造。这样的形势下,德国大企业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危机风暴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企业,成为德国公众担忧的焦点。此次德国之行,拜访的都是大企业,记者也真切感受到危机对他们的冲击。
蒂森克虏伯、巴斯夫刮起“瘦身风暴”
总部设在杜塞尔多夫的蒂森克虏伯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技术集团, 位列全球500强第88位。6月13日,代表团到这里时,集团刚刚经受了一场“瘦身风暴”。在这次瘦身中,公司总部原先的5个部门裁并成技术、服务、生产3个部门,光集团董事就裁掉了3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瘦身后的技术部负责人卡斯腾·克鲁斯介绍,此轮危机对汽车和机械制造影响很大,而蒂森克虏伯主营业务就是为这两个行业提供重点零部件和技术,因此受到拖累,在2008-2009财务年度,订单下滑25%,利润锐减,亏损成为定局。在这样的形势下,蒂森克虏伯适当地全球收缩,这也直接导致了在江宁的曲轴基地推迟开工。
危机中另一个受影响较大的是全球的石化行业,巴斯夫首当其冲。去年年底有报道称,巴斯夫不得不暂时关闭全球约80家工厂,德国总部裁员5000人。在拜访巴斯夫时,记者就此事询问了总部的一位负责人艾乐先生。他没有对此作出正面回应,但表示,巴斯夫的业务量确实减少了20%,并且采取了限产和裁员的措施。
创新成为企业复苏的核心政策之一
不过,经历百年风云和多次经济危机历练的德国大企业毕竟不同寻常。记者发现,除了裁人限产等应急措施之外,每家企业都已经制定了应对危机的中长期战略,并且正在坚定不移地实施。
保持技术领先是复苏的核心政策之一。在蒂森克虏伯瘦身重组中,全集团54%的工程师都被集中到新的技术部。“为了保持行业内的优势,我们必须把研发力量集中起来,每天都创造出许多实用的发明和专利。”卡斯腾·克鲁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