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行业,在中国众多行业中是一个不算太起眼的行业,整个产业规模也就在1000亿元左右。除了少数军用防伪涂料、航空航天涂料等高端产品外,涂料行业算不上战略型产业,已经不能引起太多的关注。但正因为如此,涂料行业已经逐步蜕变成外资品牌的天下。然而,记者想起了先前曾经采访过的一家港资涂料企业——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制漆),其掌舵人徐展堂在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时尚且坚持“工厂可以卖,设备可以卖,中华招牌不能卖”,那么,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这家企业的情况怎样呢?近日,中华制漆董事总经理钱江在其位于深圳沙井的生产基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以秒计算的奋进
“我们现在是以秒来计算自己的奋进。2008年中华制漆产值比2007年增长40%;2009年上半年比2008年同期增长50%;北京、上海、武汉、徐州、韶关的生产基地都将相继建成投产;公司与全球著名的原材料供应商德国拜耳也达成了强强联手;民用漆方面,在举足轻重的广东市场,我们的销售额超过了立邦;重防腐漆,短短7个月产能近亿元;原子灰汽车漆,因为质量过硬引得某外资公司前来要求代加工甚至提出收购……”董事总经理钱江激动地说。
为着工业救国的崇高革命,1932年,穷苦华侨们你一块钱我一块钱,硬是凑出了中华制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华制漆董事局主席徐展堂遭受了数十亿港元的巨大损失,卖掉了香港城巴以及国内的一些投资项目,却偏偏留下不足10亿元产值的中华制漆公司。面对众多外国企业提出的收购方案,徐展堂的话掷地有声:“厂房可以卖,设备可以卖,中华招牌不能卖”。
憋着一口气,历经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中华制漆终于成为拥有核心技术、亚洲最具规模的涂料集团之一。
保护品牌比赚钱重要
钱江透露说,中华制漆正在研发可以在沙漠中变色的油漆,可以使得雷达也无法检测。这项技术既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也可应用于各种新、奇、特民用产品。
然而,他似乎更热衷于讲述中华制漆另一项自主创新的故事:一家澳大利亚企业为保证未来5~10年继续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和煤矿,修建了专属码头和港口。鉴于本国生产的钢材很贵,澳方选择向武钢和宝钢订购2万根80米×1.5米的钢管桩。为防止海水长期浸泡生锈,需要在每根钢管桩的底、中、面涂三层重防腐漆,为了运输方便,要求必须在码头旁涂装。依照原来的工艺,将三层漆涂完晾干需要22天,时间长、工效差,所以南起珠海北至大连,许多码头都在做这项工程。经过100多个日夜的攻关,中华制漆研制出一台机器,让钢管桩自动滚动,在钢管桩中设五六个喷漆点,最关键的技术是将喷漆温度提高到100~130℃,三层喷完晾干仅需72分钟,而且高温下不会汽化。而某些国际品牌不仅技术达不到快干的要求,产品超过60℃就汽化了,且价格还比中华制漆高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