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正在就自由贸易区相关事宜进行谈判。如果我国与海合会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实行零关税,对国内合成树脂生产将带来巨大冲击。国内大宗产品不具备明显优势,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快速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用差异化的核心业务和产品来打造世界级品牌。”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塑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急切地发出上述呼吁。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朱煜表示,在金融危机和石化产业进入周期下行道的双重冲击下,化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偏离了20多年来两位数增长的轨迹。2008年我国乙烯产量1025万吨,同比下降了2.1%,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合成树脂产能3129万吨,同比增长1.5%;五大通用塑料产量2754万吨,同比下降3.7%;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5191万吨,同比下降1%。石化产品出口大幅萎缩,新增产能大于需求,部分行业开工率大幅下降,产品价格跳水,景气周期迅速进入下行通道,谷底下移,恢复时间延长。石化产业在双重压力下,集约化偏低、产品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矛盾加剧等弱点凸显,各种问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被放大,市场萎缩,可持续发展艰难。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垲说:“中东石化产品出口主要就是面向中国。如果我国和海合会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很可能会实行零关税。中东地区自身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较少,70%~80%的产品都靠外销。甲醇、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和苯乙烯等主要石化产品均要出口。这将使全球石化工业进行新的市场分配和调整,并对我国造成很大影响。”
“按照2007年石脑油价格测算,中东乙烯生产成本最低可以达到100美元,美国乙烯生产成本为300美元,亚太地区是320~340美元,日本为480~500美元,而我国用石脑油裂解装置生产乙烯的平均成本高达530美元,成本比中东高4倍多。今年4月份高密度聚乙烯进口价低于国内市场价3211元,聚氯乙烯进口价低于国内市场价2005元,我们的产业安全已经受到威胁。”郑垲说。
郑垲表示,要想全方位的与世界市场竞争,就必须进行全球化的思考,借助企业的战略管理、人才队伍、科研管理的全面提升,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工艺、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朱煜表示,近10年来,世界大型石化公司都在进行战略调整,通过资本的整合和结构的优化来突出核心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业务是企业成长的主要源泉,能凸显自己的比较优势,也是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培育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核心业务,是当前石化公司的重大战略,也是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所强调的。现在,我们要着重在差异化、功能化方面下功夫,对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受景气周期影响小的高附加值产品要重点发展。合成树脂要高性能化,应用新型催化剂、化学和物理的改性技术来使传统的合成材料获得性能提升,向其他应用领域拓展。
郑垲说,现在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普遍存在量有余而质不足的缺陷,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企业开工率低、盈利水平差。自主品牌缺失、结构失衡、行业集中度低一直是行业最大的软肋,也是国内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塑料改性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成核剂、相容剂、纳米技术和分子界面修饰技术的应用,为改性塑料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一定要坚持技术创新,积极跟踪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顺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发挥先进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品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大对国际技术资源的整合,完善产品技术标准和应用技术手段。
朱煜认为,企业要从生产过程导向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就要加强产品的应用开发和服务的理念,加强与客户合作开发个性化产品的力度,强化高端产品的绝对优势。他说,中石化刚刚与中国重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进行汽车产业相关油品及车辆专用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